电商扶贫推进会指出大数据+电商扶贫 助推精准脱贫

29.10.2015  16:07

电商扶贫推进会指出

大数据+电商扶贫  助推精准脱贫

      安排1个亿资金首批扶持10个电商扶贫试点县

打造贵州特色的“三品三真”电商扶贫品牌

 

 

 

 

本报讯(记者 胡丽华 文叶) 10月21到22日,贵州省扶贫办分别在惠水县和印江自治县召开电商扶贫推进会,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0月16日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精神和10月18日全省扶贫工作大会精神,会议就电商扶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今年首批启动印江、松桃、碧江、江口、惠水、务川、正安、施秉、兴仁、册亨10县电商扶贫试点,安排1个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采取“基础资金+绩效”的方式用于10个试点县试点工作,第一期各县先安排600万元,第二期通过考核评估,按工作开展情况拨付。

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韦苇、党组成员、副主任覃儒方、党组成员、总畜牧师田志清、党组成员、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主任舒宇、党组成员、总农艺师周兴、巡视员袁振华、副巡视员罗有铭、省扶贫办相关科室、全省扶贫系统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田志清主持。

 

         

 

         

 

会议指出,到目前贵州省仍有623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8.9%,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扶贫开发任务艰巨。2014年以来,贵州省委政府抢抓大数据落户贵阳机遇,提出打造大数据+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将电子商务作为一项助农增收的抓手,开启农业“接二连三”新时代。

叶韬在讲话中指出,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既要依靠体制改革来解放生产力,还要依靠技术革命来发展生产力,电子商务就是一次技术革命。电商扶贫属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成长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既能培育贫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极,又确保了“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他说:“电商扶贫是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为贫困群众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帮助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以电商促市场、以市场带基地、以基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新型扶贫工作方式。电商扶贫事关贵州贫困农村的生产、投资、消费,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能够巩固和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果,繁荣贫困农村商贸业、服务业,实现农业“接二连三”,解决贫困农村农特产品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的问题。电商扶贫决定着基地的建设、决定着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决定着贫困群众的增收、决定着“两个所有”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在基地建设有一定规模、加工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电商扶贫,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扶贫、脱贫。”

叶韬指出,通过电商扶贫建设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站和网点,支持和孵化一批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能人,打造一批适合互联网销售的农特产品品牌,健全农村物流快递配送网络,提高农特产品的商品转化率,是贫困农村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就如何做好电商扶贫工作叶韬在讲话中提出几点要求,抓好“三品”,培育电商扶贫“摇钱树”。发展优势品种。利用贵州优质的自然资源,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按照“23578”的要求,依托草地畜牧业、核桃、构树等十大扶贫产业,打造特色优势品种;依托贵州独特的生态资源、气候资源、把乡村旅游、休闲旅游、避暑旅游作为特色扶贫产品进行网络营销,打造独具特色的扶贫优势品种;依托地域类型多样的特点,打造小范围、小区域的特色优势产品;依托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手工艺品和民族文化产品。打造优秀品质。按照无公害、有机、绿色的生产理念,生产地理标识农产品,触网产品做到品质、工艺、规格标准化,“真货(品质)、真快(物流)、真便宜”,建立贫困乡村电子商务农特产品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溯源,围绕生态和安全两大诉求,开展“三品一标”、QS认证把好“入口关”,打造市场认可,消费者放心的高品质农产品。培育优质品牌。结合生态属性与文化内涵,配以特色图片、视频、文字介绍,通过市场化运作,对产品进行深度包装,借助电视、报纸、网店、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营销工具进行全方位、多领域、高密度的宣传介绍,形成“黔货”品牌互联网影响力,叫响具有贵州特色的“三品三真”电商扶贫品牌。

抓好人才,培育电商扶贫“带头人”。采取优惠措施,吸引高层次电商人才加盟,主动对接;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扶持,鼓励大学毕业生、职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积极到贫困农村开设电商扶贫网店,壮大电商扶贫创业队伍;整合教育资源,借助淘宝大学,依托高校和职校,结合“雨露计划”,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短期电子商务培训,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电商人才培养,增加电商扶贫参与人数;通过“直接到户”和“参与产业链”的方式,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对贫困农村群众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群众掌握产业发展的实用技术,自发培育更多适宜网上销售的农特产品、手工艺品。

抓好平台,培育电商扶贫“新载体”。建立健全“县级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体验馆”平台。推介当地特色资源和名优扶贫产品;以现有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主,对现有部分闲置园区进行转型改造,将电商平台企业、物流企业、产品加工企业汇集到电商扶贫园区,实现要素聚焦。村级体验馆要把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融合物理和电子功能,以对村委会、农信社“村村通”站点和供销网点进行改造升级为主,使其具备基层党建、网络代购、生活超市、特产收购、快递收发、缴费充值、票务办理、农村金融等便民服务功能。

抓好主体,培育电商扶贫“领头雁”。结合产业带和园区布局,采取“拿来主义”,引进一批大型知名电商企业,直接到园区布局开店,立即推进电商扶贫发展;有针对性地扶持培育一批营销模式新、带动力强、发展速度快、市场认可度高的本土电子商务企业,推介优势扶贫农特产品,形成本土效应,争取做大做强;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触网升级,把市场集散地作为仓储中心和农产品展示中心,利用现有的物流和市场销售渠道,通过网上订单,简化交易程序,降低农产品销售成本,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做成新型电商;帮助贫困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给与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结合京东面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大篷车”行动,阿里“千县万村”计划,引导更多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到贫困农村开设“电商扶贫体验馆”,增加农村电商扶贫实体店、网店。

抓好物流,培育电商扶贫“直通车”。以县为单位,整合顺丰、圆通等物流快递企业资源,充分考虑物流与仓储、物流与网店的有效衔接,发挥集聚效应,建成电商物流分发中心和货物调配信息中心,建成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物流配送体系,建成物流中转站、农产品集散地、冷链运输系统,提高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保证货畅其流;乡镇、中心村,要充分考虑物流成本、便捷度、覆盖面,培育“公司+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第三方物流组织”联合体,将电商货物配送与便利店货物配送、农资下乡、快递配送、客运等物流途径有效衔接,充分整合第三方物流的专业优势,降低物流成本,建成网货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物流网络。

抓好衔接,培育电商扶贫“新模块”。抓好电商产品“种、养、加、销”与乡村旅游的有效衔接,做好电商扶贫与扶贫产业园区、扶贫产业有效衔接。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域特点和市场前景,因地制选准产业项目,大力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从生产到加工、包装、储运、销售、服务的扶贫产业链条。要充分发挥我全域旅游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贫困乡村资源特点,培育一批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保健养生游等业态产品,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增收受益。

 

 

   

据介绍,从2016年起,贵州省扶贫办将根据规划要求和各试点县需求,制定相应的电商人才培养计划,每县每年培训电商扶贫人员不少于1000人次。同时启动县级电商中心和乡村站点建设,引导10000户贫困农户上网交易,人均增收1000元,通过电商扶贫脱贫40000人;2016年县级电商中心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商网点覆盖50%的贫困村;2017年县级电商中心各项功能基本具备,电商网点覆盖90%的贫困村,打造100个国家或省级示范项目、1000个特色网店、10000个电子商务服务站,围绕扶贫产业开发农特产品,打好“贵品”战略的扶贫战役,每个县创建1-3个主打网售产品及若干小品牌。

会上,惠水县、印江县、黎平县岩洞镇铜关村、铜仁市做交流发言,8个试点县做电商扶贫工作汇报,部分县做书面交流。

21日,与会人员参观了惠水百鸟河数字小镇、好花红电子商务一条街,中国大数据农业云,印江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产业园、朗溪镇昔壤村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