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扶贫日贵州系列活动全省扶贫开发大会召开

20.10.2015  20:10

全国扶贫日贵州系列活动全省扶贫开发大会召开

距离2020年1897天时间里一刻不懈怠全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出台“1+10”政策举措    50个先进集体50个先进个人受表彰

8万余人在分会场参会

本报讯“到2020年实现6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只有1897天,平均每年要减贫100多万,时限越来越近,已经进入倒计时,我们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落实兜底政策,全省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要以战略部署‘扣扣子’、责任履行‘担担子’、工作落实‘钉钉子’的精神,紧紧扭住‘党委主体、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五个关键,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10月18日,在全国第二个扶贫日贵州举行的系列活动——全省扶贫开发大会上,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的话语掷地有声。   

2014年国务院将每年10月17日定为全国扶贫日,贵州省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举办“五个一”系列活动暨发布一份“扶贫日”活动倡议书、举办一次全省扶贫开发成就展暨“扶贫日”现场捐募仪式、举办一次社会扶贫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召开一次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发起一次社会扶贫电视节目。通过广泛发动和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营造大扶贫格局。

在系列活动贵州省扶贫开发大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孙志刚主持。

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高谷深、生态脆弱,仍然是全国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的省份。“十二五”以来,中央和历届领导干部和群众携力攻坚,将扶贫开发作为全省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实施构建产业扶贫、行业扶贫、定点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扶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1149万人减少到去年的623万人,占全国比重由15%降至8.9%,贫困发生率由33.4%降至17.8%。启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到2014年累计搬迁42万人。

刘永富在讲话中高度赞扬贵州扶贫开发工作经验,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把扶贫开发作为贵州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创新机制、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走在全国前列,探索了‘摘帽不摘政策’‘三变’‘四看法’等改革措施,形成了可信可行、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创造了全国扶贫开发的‘省级样板’。贵州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贵州依然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任务极其艰巨。要更加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更加聚焦破解发展瓶颈,更加聚焦采用超常规举措,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进一步做到思想认识切实跟上去,观念方式真正转过来,工作坚决顶上去,继续为全国作出表率;要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建立完善贫困退出机制,落实考核机制;建设打造‘扶贫云’,以大数据手段实现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考核、精准监测;建设扶贫开发基层工作平台,在贫困乡镇建立扶贫工作站,选派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建立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新体制新机制,筹措更多资金用于扶贫攻坚。

韩俊在讲话中指出,贵州出台的“1+10”配套文件,政策含金量高、工作措施实,希望各级各部门更加注重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扶贫工作,更加注重以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创新扶贫路径,更加注重以新兴业态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更加注重以建立总台账和明细账实现精准管理动态管理,更加注重以金融服务创新激活扶贫开发活水,更加注重以考核督查促进扶贫政策落实,努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就如何抓好扶贫工作,陈敏尔指出,要强化工作抓手,进一步找准全省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深入实施“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认真落实“1+10”配套文件,明确工作量、时间表和责任人,不断提升扶贫政策含金量,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生态条件。要抓好产业扶贫,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组织形式创新,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要抓好扶贫生态移民,提高贫困户搬迁比例,提高搬迁补助标准,提高生态修复程度,提高搬迁工作水平,确保“十三五”全面完成搬迁142万人。要抓好社会保障扶贫,实施好低保减量提标工作,完善好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开展好救急助难各项工作。要抓好教育扶贫,重点解决因学致贫问题,全力扩大资助面、增加资助内容、提高资助标准。要抓好医疗扶贫,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要抓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大力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安居乐业。要抓好财政金融扶贫,更好地争取政策支持,扩大融资规模,创新金融服务。

精准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大力提倡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贵州2014年底已完成全省9000多个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出台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试行办法,已有省市县乡四级3万多名领导干部完成首轮遍访,涉及16.5万个贫困户。陈敏尔就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精准度要求,要强化实施方法,做到对象识别精准,总结推广“四看法”,在原有建档立卡数据基础上,进村入户开展一次地毯式、拉网式全面普查,及时完善数据信息,对扶贫对象试行规范化管理。要做到措施到户精准,更加聚焦“两有户”“两因户”“两无户”“两缺户”,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要做到项目安排精准,因地制宜确定项目,不折不扣落实项目,全程全网监管项目。要做到资金管理精准,严把资金分配关、使用关、监管关,确保一分一厘、一丝一毫都用于扶贫开发。要做到退出机制精准,建立完善贫困县和贫困人口退出机制,实现精准管理、动态管理。要做到干部选派精准,精准选派“第一书记”,精准配强“三支队伍”,精准用好“驻村干部”,将电脑同驻村干部的人脑相结合,确保派得好、干得好、管得好。要做到考核评价精准,落实考核办法用好“指挥棒”,强化约束机制念好“紧箍咒”。要做到督促检查精准,强化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确保扶贫责任落到实处。

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将任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市、县两级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军令状”。强化组织领导,以战略部署“扣扣子”、责任履行“担担子”、工作落实“钉钉子”的精神,进一步巩固扶贫开发的保障力。注重责任担当,紧紧扭住“党委主体、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五个关键,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注重政策落实,强化政策学习培训、宣传阐释和转化运用,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注重统筹推进,把扶贫开发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改革开放、生态环境保护和县域经济发展联动起来推进,努力形成“多赢局面”。注重手段创新,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手段,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注重氛围营造,抓好扶贫宣传,培育扶贫典型,加强思想引导,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振信心。

孙志刚在总结讲话时说:“现在离全面小康只有五年多的时间,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决战期,贵州扶贫脱贫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必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作战路径’,制定‘作战方案’,统筹推进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抓扶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不断增加民生福祉,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

会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宣读了贵州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决定并主持交流发言,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奖。荣获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奖提名奖获得者杨文学作了发言。省扶贫办、移民局、民政局、卫计委等6家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就“1+10”配套文件内容作了解读。铜仁市、丹寨县、迤那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贵州省委常委宋璇涛、刘晓凯、孙永春、秦如培、张广智、慕德贵在主会场出席会议,陈刚、王晓光在分会场出席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龙超云,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省军区、省法院、省检察院、省武警总队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和电视直播形式开到社区和村,省设主会场,市(州)、县(市、区)设分会场。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市(州)党委、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及各市(州)、贵安新区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约300人在主会场参会。各市(州)、贵安新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有关负责同志和驻村干部共8万余人在分会场参会或集中收看电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