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竟成为“扶富” “精准”难度缘何如此之大?

12.10.2015  21:29

               

 

广西马山县是贫困人口基数大且近年来脱贫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城。然而审计发现,该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2015年10月10日新华网) 扶贫工作本是为帮助人均纯收入较低的贫困户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项社会工程,然而,广西马山县的扶贫对象中竟然包含在职的财政供养人员、个体工商户、名车和商品房购买者达3000余人之多,“扶贫”跑偏成“扶富”,“精准”难度缘何如此之大? 广西马山县“扶贫”之所以蜕变成为“扶富”,究其原因是由于部分党员干部在实施扶贫工程中心存私心杂念,执行扶贫政策跑偏,把不属于扶贫对象的亲朋好友,甚至自己家里人纳入扶贫对象。这些党员干部明知扶贫对象不准确,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官不为”,对扶贫对象的确定不到基层督查,不到村社核实情况,任其违反扶贫政策。这些党员干部在落实扶贫政策上不严不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盛行,导致做工作不是对群众负责,对真正的贫困户负责,而仅仅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对上级领导负责。 要改变这种状况,让扶贫真正做到“精准”,且富有成效,就必须树牢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树牢群众观念,时时处处为贫困户着想,把为贫困户负责放在首位;就必须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多一些内容,少一些形式,多一些调查研究,少一些高高在上,多一些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户,少一些夸夸其谈,多一些责任感,使命感,少一些“认亲为贫”“认友为贫”;就必须严格按照贫困户划定的人均纯收入标准,精准确定贫困对象,以达精准扶贫的目的,就必须真正深入到贫困户家里去,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他们脱贫致富谋对策,找出路。(羊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