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年味儿留住

27.02.2015  10:44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曾经,春节是父母那代人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珍贵“奢侈”,是劳作十天半月亲手炮制出的宅堂繁华。如今,许多人感叹,过年,似乎缺了几分惊喜和期盼,缺了那种亲手劳作的乐趣。

 

  “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过年了,骑在大人肩上,吃一串冰糖葫芦,感觉很开心。可如今,大餐、烟火、旅游、购物,怎么看都更像‘烧钱’。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哈尔滨的28岁青年崔天泽感慨。

 

  如果说,过于物质化、商业化让年味变淡,那么“横空出世”的手机“红包大战”,也搅了本该用于团圆、叙旧、守岁的夜晚。噼叭作响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饺子汤、热火朝天的民俗表演,都难以“叫醒”一些埋头于虚拟世界的人。为抢红包,引无数青少年不睡觉。放下手机,却分外寂寥。

 

  事实上,下馆子冲淡了下饺子,抢红包、刷朋友圈冲淡了看春晚、话家常。在如此情境下,年味自然就淡了。

 

  以前过年,走出家门,一家一家敲门问候、相互作揖,后来我们打电话、发短信,发一个写有“恭贺新禧”的微信表情,群发就更简单了;

 

  以前过年,买红纸、研墨汁,手写春联,一人写全家围观,现在,我们买一个批量生产的福袋,里面有两副春联、三个福字、四个窗花,印制得工整,比手写省钱省时省力;

 

  以前过年,一家人商菜谱、买菜杀鸡、调馅、包饺子、下厨房,张罗一整天,紧张忙碌却欢声笑语,如今我们一分钟订好年夜饭,饭后回到家趁春晚没开始,还可以上网刷个朋友圈。

 

  社会的发展让冗繁的生活步骤简单化,省时省心又省力,然而,缺少的是亲自动手张罗的乐趣,和这些看似琐碎的点滴带来的对生活的感知。

 

  当然,年味的内涵肯定要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但过年了,还是应花点心思更多地留住过年的传统味道。哪怕只是围个圈,听长辈讲一次礼仪;借祭祖等仪式绵延对祖辈的礼敬之情;或是和亲人谈谈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些可能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带给年轻人更多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