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22.09.2014  14:09

    长顺县鼓扬镇三台村打扁组村民曾向镇党委、政府反映:该组没有通组路,群众行路难,想修一条通组路。但镇里一直没有主动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田哨村葡萄种植户栽了两年的葡萄连杆子都没有解决,一起栽的葡萄别的地方都产生收益了,这里的葡萄却还匐在地里。一些种植户失去了信心,年初就把土地翻开种上了玉米……

    出现这些问题,一些心直口快的老百姓总结说:“是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脱离了我们,他们不关心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中,确实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官本位”思想严重,忘记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出现“裂痕”。他们把大量时间放在开会上、接待上,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心声少了,主动服务群众的行动少了,感受不到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与群众渐行渐远,与群众的鱼水深情逐渐冷漠。

    如何把党员干部的心收回来,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如何把群众的心收回来,修复党群、干群之间的“裂痕”?

    长顺县鼓扬镇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在充分听取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找准“病灶”,给自己开出了“到群众中去,用实际行动把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的药方。

    9月2日,岩上村花坡组的张顶席来到鼓扬镇社区服务中心,偌大的服务大厅设置了5个服务窗口,却只有1名干部值守,值守干部热情地接待了他。干部都去哪儿了?原来,鼓扬镇根据开出的“药方”,实行了“5611”工作法,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了5个便民服务窗口,采取了6天上门服务,1天集体办公(赶集日),每天1名干部轮流值班的工作机制。干部全部深入到基层一线,同群众一起谋事发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去了,群众上门变成了干部服务上门。

    干部进村入户,如果有群众到社区办事怎么办呢?鼓扬镇制作了便民联系卡发给群众,上面印着干部的联系方式,办事的流程。群众要到社区办事,可选拨打联系电话,工作人员会告之办理事项需要的相关手续,可实行简化程序的干部上门办理,不能实行简化程序的预约群众到社区服务中心实地办理。这样让群众节省了办事的时间,真正让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走路。

    鼓扬镇实行24小时回音制,群众到政府或社区办事,如遇干部外出不能办理的,留下群众的联系电话,干部回来后必须在24小时内联系来访群众,能办理的及时办理,不能办理的要告之原因,作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一个回音电话,联系的不仅是来访的干部,更是越来越近的党群、干群关系。

    为将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鼓扬镇相继制定和出台了《限时会议制度》,规定会议超过1小时,干部有权离场。文件少了,会议短了,干部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为百姓办事。同时,鼓扬镇还出台了《领导干部积分制度》,推出干部清洁工程,对党员领导干部不作为 、慢作为、乱作为进行考核和追究,让干部真正地把心思放在服务群众上。

    9月2日,笔者再到三台村回访,打扁组的通组毛路已经修好,副镇长夏再友正和组上群众一起商量如何把产业发展起来。田哨村地里,一排排葡萄架整齐地立在田间地头,镇政府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王忠高正在指导种植农户进行田间管理。

    微风过处,是一派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中去,把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共同描绘小康蓝图的火热景象。(杨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