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道德的种子播洒进孩子的心中

03.02.2015  19:22

               

 

——道德讲堂如何在学校中开展   一位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因此,要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就必须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而道德讲堂是将社会主义传统道德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进孩子心中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充分认识道德认知和道德养成的重要性,是道德讲堂重中之重 。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把他们培养成国家的栋梁是党的嘱托,是我们的责任,更是广大学生家长们的期盼。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我国古代的教育,是先教做人,后教做事,只有先学会做人,使他为人忠厚、诚实、友善,他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学知识、学技能,有了知识和技能,他才能把事做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德才兼备”。社会上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成绩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片面,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从某些特例来说也不无道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把学校比作是一座工厂的话,国家、社会、家庭都不希望我们“生产包装”出来的是次品、废品,更不希望我们“生产包装”出来的是危险品。因此道德讲堂无疑起到了培养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养成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传统道德文化,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 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让道德讲堂常态化 。 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明办、    省委讲师团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德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其中有一条讲到,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师参与德师宣讲作为评聘职称的加分因素。这对我们学校从事“德师”的老师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有利于提高教师开展道德讲堂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我们下一步继续壮大“德师”队伍创造了条件。而各个学校也要充分调动好“德师”的积极性,大力推动道德讲堂进班级,强化培训、授课、管理和监督,形成道德讲堂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道德讲堂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目前有很多教师觉得学生难教,难管。很多教师把所有精力扑在学生的教学质量上,学习是第一位,思想道德教育是次要的。但是殊不知,学生只有思想端正了,品德健康了,才能主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努力学习。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道德讲堂开好了,孩子道德养成了,班风就会正,学风就会浓,班级管理就容易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三、多形式、多渠道,让道德讲堂鲜活起来 从经典中学道德文化。 我国传统的道德经典名言凝聚了先贤圣人的智慧结晶,对学生有一定的熏陶和影响。学校道德讲堂要力求传承道德文化,让学生铭记文化经典,各学校可以通过贴经典,学经典,诵经典的形式,定期学习道德讲堂每一期诵经典环节里的经典格言,让全校师生从经典中看道德,从道德里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时时引导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从模范中收获感动。 要形成良好社会新风尚就要善于从身边寻找典型,用身边好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好事感染身边人。各学校可不定期将当地的道德模范请进讲堂,现身说法,用他们的故事感染人,以他们的精神为榜样去教育人。同时大力倡导在校园中树立典型,广泛开展“优秀德师、先进教师、美德少年、学习之星、劳动之星”评选活动,在“积德榜”上放榜,并以这些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作为宣讲对象,在学校、在班级中以他们的事迹作为宣讲素材。在以优秀老师、优秀学生为宣讲题材的同时,还要发现其他学生的闪光点,以这些闪光点作为宣讲素材,不但能激励该学生本身,而且还能激励周围的同学。通过他们这些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点滴受到感染和教育,让同学们“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从主题班会中得到教化。 主题班会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为此,学校要将道德讲堂纳入主题班会的重要内容,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将道德讲堂贯穿其中。各校可以以班为单位设计自己的主题内容,开展以励志、感恩、自立、自强、好学、做社会好公民等一系列为主题的道德讲堂。让学生通过听讲堂,悟道德,改变自己,明确目标,提升思想道德,立志成为明理诚信、团结友善,自强不息的中华好少年。 从宣传专栏中得到内化。 学校可以利用校刊、学校宣传栏进行道德讲堂宣传,将道德讲堂内容、一些感人事迹、学生心得体会写进校刊及宣传栏,大力宣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营造浓厚的道德讲堂氛围。让学生再次受到感染,崇德向善。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道德对于培养青少年基本人格和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该成为道德讲堂建设及开展活动的主阵地,让学校形成“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的深厚氛围,让中华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思想意识中。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曾令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