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抓出生态美 坚守守得百姓富

15.06.2015  13:08
    本报记者 陈治宽

  又到周末,惠水野梅岭森林公园迎来众多露营和野炊的游客,数百辆小轿车进进出出,让工作人员忙个不停,到了晚上,整个山坡上灯火通明。今年以来,公园共接待来自四川、重庆、云南、湖南、广西等全国各地的自驾游旅客3万多人次,营业收入约100万元。

  野梅岭森林公园的热闹,只是黔南州抢抓发展“机遇期”,大力开发森林旅游的缩影。

  黔南州是西南地区绿色屏障和长江、珠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面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财政总量小等困难。

  州委、州政府提出建设“生态之州,幸福黔南”,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机遇期”、产业调整“转型期”、品牌培育“黄金期”的重要抓手,通过“三抓”一步步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民更富”的愿望变成现实。

抢抓发展“机遇期

森林旅游强势发力

  目前黔南州拥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成为我省森林公园最多的地区。然而长期以来因“”“”争地,许多地方却守着“金山银山”喊“饿饭”,造林护林压力巨大。

  坚守“两条底线”,黔南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机遇期”来抓,通过精选项目,保护性开发森林旅游,让森林面积快速增长、群众收入同比增加。

  该州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把森林保护性开发列入法规,使森林旅游取得突破性进展。

  贵定甘溪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得到林业部资金支持;独山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列入全省“五个100”旅游景区;都匀青云湖森林公园纳入城市森林旅游开发规划;三都尧人山融入水族文化旅游综合规划;瓮安朱家山完成规划并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开发旅游;荔波兰鼎山引进企业开发森林旅游;黔南申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获批省级湿地保护区;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

  系列规划获批,让黔南摆脱林业发展制约瓶颈,森林旅游强势发力,去年全州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达6.86亿元,全州林覆盖率达到53.6%。

抢抓产业“转型期

生态治理一步走活

  推进生态治理,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黔南州将目光锁定荒坡荒土和石漠化地区。

  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茶则茶的原则,《黔南州产业发展规划》、《150万亩工业原料林发展规划》、《50万亩刺梨产业发展规划》、《30万亩花卉及观赏苗木产业发展规划》、《都匀毛尖茶200万亩产业发展规划》陆续出台,为农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从林权交易、森林保险、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扩大招商引资等入手,大力探索林业资源产权化、资本化、效益化,促进全州实现林地流转100多万亩,流转交易金额近7亿元,林权抵押贷款2.74万亩,贷款金额6亿多元。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企业放心发展,农户入股分红,黔南现代生态农业转型升级一步走活。去年全州共建成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36个,带动2万农户实施林业项目112个,引资签约85.88亿元,到位资金27.92亿元,全州林业总产值实现46亿元,农村人口从林业获得的收入实现37%的增长,被中国林业产业协会授予“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

抢抓品牌“黄金期

两条底线”牢牢坚守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夜幕降临,长顺县威远、广顺等乡镇广场上都会响起这首“小苹果”,农民大妈们随着欢快的歌曲载歌载舞,表达心中的喜悦。近年来,长顺县在石漠化山区推广高钙苹果种植,红彤彤的苹果红了一片,富了一方。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黔南州全力培育林农产品“精品名牌”,制定了《蔬果产品质量标准》、《都匀毛尖茶证明商标使用及管理办法》、《长顺高钙苹果质量标准》等办法、标准,做到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产品可知晓、责任可界定、质量可溯源,坚守蔬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

  对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全州统一命名、统一生产、统一商标。州政府及重点产茶县(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一般产茶县安排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作为茶产业发展资金,全州茶叶已发展到127万亩,产值23.88亿元,茶产业占全州农业总产值达到14.5%。

  “龙里刺梨”产业好花正红,全县人工种植刺梨面积达16万亩,企业加工鲜果能力超过2.5万吨,刺梨综合产值近5亿元。去年龙里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刺梨之乡”,龙里刺梨获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罗甸在喀斯特山区以每年2万亩的增速发展“耐旱王”火龙果产业,在山变绿、土固定、水能蓄的同时,成千上万农户将一堆堆红彤彤的火龙果变成了一沓沓的钞票,走上了“红红火龙果,火火致富路”。罗甸成为“全国火龙果之乡”,罗甸火龙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长顺高钙苹果、三都水晶葡萄、福泉金秋梨等一批知名林农品牌,不仅稳住了生态建设的成果,每年还可为黔南广大农户带来40多亿元的收入。

  坚守“两条底线”,“三抓”抓出无限生机,“生态之州、幸福黔南”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