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短缺床位有限 哈尔滨“喘息服务”需求渐多

12.03.2015  10:35

生活报3月12日讯 随着老龄化的逼近,加之独生子女人群渐渐走入反哺阶段,赡养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负担往往过于沉重,沉重得往往难以喘息。“同学聚会没时间,参加闺蜜婚礼没时间,连亲人去世都要在一个小时内赶回来,我连谈恋爱都没时间……我真是太累了,真相找人帮把手,可是有钱难买服务,真是求助无门。”刘微微的难题在哈市部分独生子女人群中尤为突出。

照顾卧床父亲女孩没时间谈恋爱

哈市市民刘微微今年34岁,尚未结婚成家。“看着同龄人结婚生子,真是很羡慕呀。”刘微微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和父亲生活,几年前父亲患病失去自理能力,她将全部的时间都放在工作和照顾父亲上,有时出差还要请亲戚来帮忙,可时间长了都不好意思叫人家了。

刘微微说,她也尝试着找过一些社区的养老院,希望让父亲去寄住一段时间,但是,一听就住一个月,养老院说啥不收,要是长期放在养老院刘微微又不放心。请护工,都嫌工时短,也被拒绝了,现在她忙得连谈恋爱的工夫都没有。

照顾患病母亲和亲友断了来往

哈市市民孙伟的困境和刘微微一样。多年来,他每天照顾着双目失明、卧病在床的母亲,奔波在单位和家之间,和亲朋好友几乎不来往,“除了照顾母亲,我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孙伟今年56岁,是家中的独子,父亲去世早,母亲辛苦把他抚养大。孙伟介绍,10年前,母亲患病双目失明,后来又得了糖尿病、肾病,自此瘫痪在床无法自理。他和妻子都是上班族,当时他在单位干得还不错,但照顾母亲的重担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妻子要接送孩子上学,他每天喂完母亲早饭后,才能赶到单位上班。中午下班后,要再次快速赶回家喂母亲吃午饭、换尿布,晚上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他也找过护工,但没几天就走人了,最后孙伟只好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

孙伟说,同学聚会他没出席,亲戚去世他走不开也没去,后来亲戚朋友都知道他抽不出身,干脆啥事也不叫他了。

护工短缺床位有限不敢冒然“喘气儿

据哈市老龄办最新统计,目前哈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72.86万人,粗略估算,其中失能失智老人有20万-30万。而且随着哈市老龄人口的增多,失能老人的比例也在增加。

就刘微微遇到的烦恼,记者采访了哈市一些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他们道出了不愿给“喘气儿”机会的原因。哈市馨悦老年公寓王桂琴院长说,哈市养老机构的床位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像社区小型养老院只有几十张床,如果接收只住几天、一个月的老人,那些想长期住进来的老人就没地方了,他们不愿意折腾。而且养老院护理人员短缺,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工更是少得可怜,提供不了临时上门护理服务。

哈市一家民营养老院孙院长表示,现在哈市有此需求的家庭确实不在少数,但目前养老机构床位非常紧张,人手也有限,这些家庭喘息时间长短不一,没法统一的规范和管理,收费标准也是问题,如果政府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或许会尝试一下,这毕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特殊人群中已尝试大范围服务仍需时日

11日,哈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其实哈市在几年前已经尝试做这个服务项目,也制定过详细的实施计划,但因财力有限、护理人员短缺以及养老服务机构不健全等原因,这项服务只是通过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针对少数高龄、特困家庭的老人开展,但随着哈市老龄化、高龄化人口的逐渐增多,有这项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口急速增加,现有的条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不过,该负责人表示,去年哈市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对这项服务也将进行各种尝试和试点,制定“喘息服务”的具体计划,包括哪些对象可以接受服务,接受服务的老人要经过哪些评估以及服务的天数和费用等具体细节,为老人家属提供喘息机会,但要满足大多数家庭的这项养老服务需求还需要很长时间。

名词解释

喘息服务

是指为长期卧病在床的失能老人提供临时性替代护理服务,或是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短期照料,或者由机构派出护理人员到家中进行护理,使原本身心疲惫、精神压抑的失能老人家属有个“喘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