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牢绿水青山 赢得金山银山

11.03.2016  10:10

 刘远坤代表(前右)、孙华璞代表(前中)和袁本朴代表(前左)

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交换意见。 

本报记者 邓刚 摄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王伟(中)在政协会议工商联界别

                          小组会上与同组委员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本报记者 旷光彪 摄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姜刚杰(左一)在政协会议九三学社


    界别小组讨论会上与同组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旷光彪 摄


陈卫东代表: 把住绿色门槛 守住生态红线

  “近年来,贵州把住绿色门槛,守住生态红线。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洁净了,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来旅游的人更多了,人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全国人大代表、省烟草局局长陈卫东说,现在的贵州今非昔比。

  陈卫东认为烟草是贵州五张名片之一,烟叶种植属于农业产业,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长期以来,贵州烟草始终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坚持烟区规划建设与环境和谐共生、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理念,大量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废弃地膜进行回收利用,积极探索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进行烟叶烘烤等。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陈卫东认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坚决的底线意识、科学的考核机制和先进的生产方式缺一不可。陈卫东建议,要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补偿和考核机制。就贵州自身而言,在制定地方政府、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时,要突出生态效益考核导向,提高生态效益考核指标权重,真正形成政企配合、区域协作、部门联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罗亮权代表: 当好“两江”上游护理员

  “十二五”期间,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经济建设是历史上最好时期,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展示了多彩的画卷。“贵州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条例,初步形成贵州生态文明法制体系,全省森林覆盖率突破50%,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高于90%。”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罗亮权说。 

  罗亮权认为,作为“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黔东南承担着生态建设的重任,成为“两江”上游的护理员。为避免“生态建设越好、公益林面积越广、对国家生态贡献越多,管护任务越重、财政负担越大”的问题,黔东南将积极维护好本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珠江中下游的国土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罗亮权建议,将黔东南州地方公益林全部纳入国家公益林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中央财政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和造林投资补助标准,更好地发挥林农造林、护林积极性。罗亮权说,多彩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良好的生态和绚丽的文化都是不可复制的资源,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生态和文化两大优势,贵州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王世杰委员: 科技“金钥匙”解锁生态难题

  “贵州生态基础好但也十分脆弱,因此推进生态建设十分重要和迫切。”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地化所副所长王世杰认为,生态建设是增强贵州后发优势的重要“加分项”,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十三五”末我省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0%。王世杰认为,这个数据的背后彰显了贵州生态建设的决心。“当前,我省已经提出了未来五年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规划、制度、措施等方面做出了明确安排,推动绿色发展贵州已经先行先试。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石漠化问题的专家,王世杰认为,石漠化是贵州生态环境的“第一杀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尽管局部地区还存在一些石漠化现象,但总体而言贵州石漠化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其中科技的贡献功不可没。

  在王世杰看来,生态建设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尤其是生态建设中的难点,比如加大科技投入。为了更好地利用山水资源,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王世杰在多年前组建团队开展了“路沟池集雨工程”,该工程简单实用,解决了生产用水的大问题,目前已在全省6个县推广。“实践证明,生态建设要依靠科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必须要明确以科技为引领助推我省生态建设。


金钢代表: 绿色增产须减“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对瓮福集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国人大代表、瓮福集团总经理助理金钢认为,在化肥越用越多,地越种越“”的现实背景下实施该行动,既是绿色发展的要求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手段。

  “零增长并不是农业发展不需要化肥了,而是对化肥‘内涵’要求更高了。”在金钢看来,这个要求就是要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这迫使化肥企业必须赶紧走出一条转型升级提高附加值的路子。

  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钢认为瓮福集团必须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个手段。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化肥的标准、质量、安全、能耗等方面的政策或者指标体系,企业也要适应市场需要找准产品定位和方向,满足好消费者的需求。

  金钢表示,减“”提质背景下的化肥行业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瓮福依然有信心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量。“从供给侧找市场,从需求侧做服务,这是瓮福集团今后要走的路子。我们将把化肥生产功能化、细分化,土壤缺什么成分加什么成分,同时通过精准施肥、调整化肥结构等措施服务好客户,精准满足客户需求,力争早日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企业‘绿色增产’。


胡国珍委员: 誓把荒山变青山

  “贵州生态好,环境好,气候好……”全国政协常委、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胡国珍认为贵州良好的生态归功于全省上下的共同坚守。“自2015年,贵州启动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春节第一天,全省各级干部上山植树,这种誓把荒山变青山的决心成为了坚决的行动”。

  胡国珍认为,全国生态看贵州,贵州生态看黔东南。“目前,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为65%,‘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将力争实现森林覆盖率达68%,这样的底气来自渊远的历史文化和天然的传统习俗。”胡国珍说,从江县岜沙人以树为魂,生种一棵树,死以树为棺;在占里砍伐古树的人不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要受到村民的谴责。树是村民们生命中的家园,青青树苗是黔东南州集市上永不过时的商品……给子孙留下森林已是黔东南人民不成文的共识。

  今年胡国珍的提案还是继续关注生态环境,她在提案中提出了建立省际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要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立法,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筹集流域生态补偿资金。”胡国珍说,只有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是一条可持续之路。



【提案直击】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建议——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促进共同发展

  【提案名称】

关于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促进共同发展的建议

【牵头提案人】

冉霞


【背景】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事业,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社会扶贫领域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脱贫攻坚既要靠行政手段推动,也要引导社会和市场积极参与,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去年12月,恒大集团与毕节市大方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计划从2015年至2018年,由恒大投入扶贫资金3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吸纳就业扶贫、发展教育扶贫和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帮助大方县确保到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目标。恒大集团对大方县的结对帮扶,在全国创下了企业扶贫最大投入纪录,树立起了企业扶贫的标杆,具有重要样板意义。

【建议】

  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一、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推广恒大扶贫模式。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营造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浓厚氛围,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

  二、进一步搭建企业帮扶的政策平台。从国家层面搭建更多的政策平台,引导组织社会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参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要将企业扶贫纳入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建立精准化、多元化扶贫信息平台,为企业参与扶贫提供政策支持。

  三、创新企业扶贫参与方式。以贫困对象的帮扶分类为基础,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分析好脱贫对象致贫成因,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分类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规范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领域和项目,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多形式参与扶贫,不拘形式,不论内容,确保各类企业有序、有效参与扶贫开发行动。

  四、创新帮扶资源投入管理方式。要市场化运作帮扶资源,发挥对口帮扶企业资助贫困地区的优势,把先进管理理念和公司化发展模式带入贫困地区,通过在贫困地区建立分公司,就地解决贫困地区优势资源沉睡、劳动力资源积压、发展模式粗放、创收渠道不多等问题,帮助改善基本的生活条件。

  五、明晰和完善企业扶贫的保障措施。在税收减免、资金扶持、贷款融资、品牌构建等方面,细化和明晰具体的支持政策,建立扶贫脱贫互惠互利机制,完善企业参与扶贫的资源配置政策,优化企业扶贫环境,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真正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六、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双赢。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实施企业扶贫,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既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又可以为自身企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实现创收,达到企业发展与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两不误的良好效果。



【记者手记】

保护这张名片 擦亮这张名片

  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胡国珍的提案,有一半以上是关于生态环保问题。她说:“以前贫困程度很深的黔东南人民,现在因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幸福指数高得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最基本的要求。“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贵州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在绿水青山中寻找金山银山。

  曾有人疑问:“不污染环境,怎么能把发展搞上去?”这种疑问不只来自群众,也来自部分干部。

  贵州用一个个活生生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四大运营商落户贵州,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现代山地旅游业响亮全球,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落地贵阳……曾经的“穷山恶水”如今都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给贵州人民带来了实惠。

  “增加投入,加强对农村生态的保护”;

  “实施河流保护补偿机制”;

  “加强对民族村落的保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保护中发展”;

  ……

  在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开放日活动记者的提问,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无不被提及。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贵州一张响亮的名片。

  保护这张名片,擦亮这张名片,是每个贵州人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