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技艺”助力贫困妇女家门口就业

16.05.2020  17:00

  新华社贵阳5月16日电(记者罗羽)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安顺市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春晖小区,51岁的住户高春莲近来当起了娘,整天与手中针线打交道。

  高春莲原是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浪竹村人。2016年,她一家三口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到镇上的春晖小区。她在小区配套引进的一家玩具厂上班,老公在周边工地务工,一家人过着稳定生活。

  “2018年,我的风湿病加重,腿脚不便,就辞工休养了。”她说,今年身体好转后,她想重新找一份工作,赚钱补贴家用,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

  4月,在贵州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后,小区引进的一家名叫绣娘坊的蜡染刺绣就业培训基地开班,她听说后就报名参加了,至今已半个多月。

  “没想到,我们平时用针线来缝补衣服,现在用来做刺绣,可以卖好价钱。”她说,绣娘坊里的刺绣产品,从香包到抱枕再到手提包,价格几十元至数百元不等。

  春晖小区有搬迁户484户、1985人,其中妇女668人。绣娘坊就建在小区的一栋住户楼一层,面积100平方米左右,分为培训间、生产间、展示间。

  “参加培训的妇女有50多人,我们免费教她们针线绣法和图案绣法。她们既可以在绣娘坊接受指导,也可以把绣品拿回家练习,合格后我们为她们派发订单,帮她们销售产品。”绣娘坊负责人、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婷婷说,创建就业培训基地,是想在疫情特殊时期助力搬迁妇女增收。

  杨婷婷(左二)在位于贵州省西秀区蔡官镇春晖小区的绣娘坊里指导搬迁妇女做刺绣。新华社记者罗羽 摄

  贵州是脱贫攻坚主战场,截至2019年底还有剩余贫困人口30.83万人,约占中国剩余贫困人口的九分之一。当前,稳就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有力手段。

  “早在2018年,贵州省从事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及辅助行业的妇女就达50万人,有妇女特色手工企业和合作社1354家。”贵州省妇联发展部部长王丹介绍,不少企业和合作社还陆续入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在努力复工复产的同时,帮助贫困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搬迁妇女在位于贵州省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卧龙小区的文化车间做刺绣。受访者供图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卧龙小区的一间文化扶贫车间内,20多位妇女正在埋头刺绣,她们的绣品经加工成为独具特色而又贴近现代生活的产品后销往各地。

  49岁的侗族绣娘杨再娇前年底搬到小区。去年8月以来,她凭借从小练就的“指尖技艺”在车间上起了班,每月工资约2500元。“今年受疫情影响,车间复工稍微晚了,不过我们的工作都很稳定。”她说。

  杨再娇所在的榕江是贵州9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之一,总人口37.2万,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80%。卧龙小区有易地扶贫搬迁户1734户、6786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占比近75%,妇女占比超四成。

  “很多少数民族妇女从小就会刺绣,有的还会蜡染,车间提供的‘指尖工作’正合她们的‘胃口’,让她们挣钱的同时方便照看家人。”贵州省榕江县月亮故乡文创中心设计总监刘洋说,中心通过从市场获取订单,再把订单给绣娘生产,让她们多劳多得。

  杨婷婷在位于贵州省西秀区蔡官镇春晖小区的绣娘坊展示厅展示产品。新华社记者罗羽 摄

  刘洋介绍,中心在榕江设立了3个文化扶贫车间,接下来他们将根据市场情况推动所有车间复工复产,为更多的贫困妇女创造就业机会。“我们的产品主要面对国内市场,伴随国内经济的快速复苏,车间将逐步回归正轨。

[责任编辑: 栾小琳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