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履职新途径

05.02.2015  03:53

本报讯(记者包松娅)去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但“政策热、市场冷”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变。为了了解电动汽车发展现状,4日下午,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以及社会人士自发组织联合调研,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进行持续追踪。

北京市政协常委、大兴区政协副主席郭耕到达调研现场,就被团团围住。不过,大家关心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座驾———北汽新能源汽车。

我本人一直是绿色生活倡导者和践行者。我这辈子买的第一辆车,就是这辆新能源汽车,不为别的,因为它环保。”郭耕拍着自己的爱车,对它的性能各方面十分满意。“但是,随着使用时间越来越长,致命的问题就是充电难。”郭耕跟记者“抱怨”,开新能源汽车要想在居住地就近充电、出行途中充电,几乎没有指望,动辄为了充电要跑出几十公里,得不偿失。

北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朱良是这次联合调研的“牵线人”。

大气污染问题是北京市今年的‘重头戏’,在刚闭幕的北京市两会上,不少委员拿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提案,我自己也一直十分关注这个问题。在跟周围的委员聊起这件事时,发现大家都有一致的热情。”朱良说,他随即提出这个“联合”调研的倡议,得到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以及社会人士的自发响应。

新能源汽车发展“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一大症结在于充电设施的缺乏。在调研中,如何应对充电难,北京市政协委员、丰台区政协副主席程留恩提出,要不断增加北京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数量。然而这势必带来用地成本的增加,北京市政协委员孙爱华建议,在新规划的小区中,提前增加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朱良委员则建议相关部门制作“充电桩地图”,“让我们出行时,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走到哪里可以充电,提前规划好路线和行程。

调研中,调研组成员还分别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全国政协委员林贤顺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选择这个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调研,一方面是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在为全国两会准备提案、为党派开展调研课题做准备。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