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这些知识必须知道

25.03.2016  11:26

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张丽。

    疫苗接种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件大事,如何才能在种类繁多的疫苗中进行选择是不少家长最为纠结的事。疫苗有几种类型?怎么选择?自费的疫苗是不是可打可不打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了贵州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张丽。她告诉记者,应结合疾病的流行风险、宝宝的身体状况并征询接种医生的建议,为宝宝量身定制一个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保证宝宝接种安全、有效。

     接种疫苗 一类二类同等重要

    要为宝宝制定疫苗接种计划,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免费和自费的疫苗有什么区别?哪些该打,哪些没必要打?对此,张丽介绍:目前我国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是国家提供为适龄儿童接种的免费疫苗,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甲肝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脑疫苗等。一类疫苗是相关部门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规定招标采购,经国家核准有资质且中标的生产企业直接供货。目前贵州省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一类疫苗一共有13种,可以预防14种疾病。二类疫苗是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细菌性痢疾疫苗等,按照《条例》的规定,该类疫苗可由省级、市级或区级疾控以及接种单位采购。

    张丽进一步解释说,对于宝宝的疾病预防,一类二类疫苗同等重要。按照《条例》规定,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因此家长应按相关规定带宝宝到有资格的正规的接种单位接种一类疫苗。二类疫苗是一类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有效补充,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医生的建议,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选择接种。

     链接

     山东问题疫苗涉嫌企业

     未在省疾控二类疫苗招标目录中

    3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通报,有13家药品批发企业涉嫌虚构疫苗销售渠道,可能是造成涉案疫苗流入非法渠道的主要责任者。对此,省疾控中心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一一梳理对照,发现这13家药企并不在省疾控中心二类疫苗的进货目录中,这也意味着贵州省疾控中心并未采购过涉嫌药企的二类疫苗。

    据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中心承担了全省近75%以上接种机构的二类疫苗进购,令人欣慰的是,根据省疾控中心二类疫苗的进购企业目录,并未发现涉嫌违规操作的13家疫苗药品企业。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强疫苗管理,确保疫苗安全有效。同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向合格的且已中标的疫苗经营企业和疫苗生产企业进行第二类疫苗的采购,采购的每一支疫苗都具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批签发合格证,并由全省各疾控中心冷链系统规范储存、配送至各接种单位,各接种单位均按要求做好疫苗的冷藏,每日开展温度监测,确保储存规范。另外,省疾控中心未向任何无资质的企业或个人采购任何疫苗。”张丽说道。

    同时,她表示,公众关注的“未冷藏疫苗”事件涉及的均为第二类疫苗,而一类疫苗均是国家通过正规渠道采购,公众不必恐慌,更不用担心它的质量和安全。此外,接种未按规定进行规范冷链存储、运输的二类疫苗可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接种的疫苗无法产生保护效果,即接种无效,因此,如有接种二类疫苗需求的,则必须选择有资质保证的正规接种单位。(记者 王迪)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