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带枪登机的“神秘乘客”

25.01.2015  12:46

▲民航安全员受训期间,需要接受散打训练

核心提示

在贵阳市飞往国内外各城市的航班上,有着这样一群“神秘乘客”:他们身着便衣,携带“武器包”登机,里面有警棍、手铐,甚至匕首和手枪。一旦机舱内发生可能危及航班安全的突发事件,他们就会出手。这群“神秘乘客”,就是民用航空安全员。

近几个月来,乘客“”航班事件频繁见诸报端,在拷问乘客素质的同时,也给航空安全员们带来不小考验。

客机上的“神秘乘客

上午8点,身着一身黑色西装的小黄通过了机场安检。他手上提着一个电脑包大小的银白色提箱,里面是一般人根本无法带入的武器:警棍、手铐、电棍和小口径手枪。小黄的真实身份,是某航空公司的专职安全员,他从事这项工作两年多。

航前协作会上,机长、副驾驶和安全员对劫机等紧急情况的处置预案进行了商讨,这是每次起飞之前的“必修课”:如果发生劫机,安全员会像“对暗号”一样,用特定的节奏敲响驾驶舱门,譬如三长两短或三短两长。这种情况下,机长不仅不会打开驾驶舱门,反而会用空中应答机向地面空管发送特定的劫机编码。

专职民航安全员不会给乘客端茶送水,并不显眼。但每一位机组成员都知道,要尊重安全员,如果发生劫机事件,劫机分子只有踏过他们的尸体,才能进入驾驶舱。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航安全员,要经历数月的“魔鬼训练”,强度几乎等同于特警和特种兵。训练的目标,是让他们成为“能文能武”的合格安全员,在处置突发事件的时候头脑冷静、大胆果断。以有氧训练为例,需要经过3000米、8000米和20公里的越野训练;动真格的擒拿格斗、客舱制敌术;另外,还需精通犯罪心理学和谈判技巧,练就一双从人群中寻找“危险分子”的火眼金睛。

解读乘客行为 锁定“危险分子

从空姐站在舱门处迎客起,“空保”们的工作便开始了。他们需要对每一位乘客的身高、体型进行“战斗力评估”,在发生突发状况时做到心里有数。每趟航班的安全员,分布在头等舱、机舱中部和尾部。和其他机组成员一样,每次执飞前都是最早进入机舱的。遇到有人询问身份时,便装成中转航班未下机的乘客。

待乘客登机结束后,安全员便对机舱展开巡逻。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巡仓的时间并不一样,有的是5分钟一次,有的是10分钟一次。“911”事件发生后,各航空公司对飞机厕所的巡查工作格外加强,一个小小的胶条、引线,都逃不过安全员的眼镜。

一般的乘客,上飞机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座位,但危险分子不是。”犯罪心理学告诉他们,如果这个人不光在找座位,还在观察周围的人,观察谁是安全员,那么这个人就很可疑。飞行过程中,乘客们一般都在睡觉,或看书报,或找人聊天,危险分子则会若有所思,眨眼睛的频率超过常人,眼珠滴溜溜乱转。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一般的晕机乘客,也有可能是“危险分子”。而对于一些比较魁梧,一脸凶相,频繁带着挎包上厕所的,则有可能是携带违禁品的危险人物,安全员会设法了解其背景。必要的时候通过机长呼叫地面塔台,以联系地面的公安机关进行背景调查。

坐飞机时别乱开玩笑

我和拉登是一伙的!”“我要劫机!”“我的行李箱里有炸弹!”……类似于这样的玩笑,在飞机上可千万不能开。小黄告诉记者,很多乘客并不知道,平时看似无伤大雅的玩笑,如果发生在飞机上,就属于“非法干扰行为”,这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小黄统计过,以每年飞180天来计算,机上干扰或扰乱(如乘客吸烟、辱骂推搡空乘人员、擅自使用应急安全设施)之类的事件,只有两到三次,“属于小概率事件”。

贵阳某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认为,在乘坐飞机过程中,发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个别乘客重权利而轻义务,乘客有权乘坐航班,同时也有义务和其他乘客共同维护机上安全,遵守乘机规则;有的对航空基本常识、飞行知识了解甚少;法制观念淡薄,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他认为,要减少“空闹”事件的发生,乘客应该提升自身素质和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机舱秩序;而航空服务企业则要做好服务工作,尽量减少航班延误等“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