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一座城市的自我优化

23.03.2016  03:46

城市资源的转移,单靠政府或者单靠市场都无法实现。搬迁,是一座城市的风向标。每一次搬迁背后,既是一次博弈,也隐藏着一次交换。城市想从中交换到空间和估值,而市民则希望换来幸福生活。

1、坚守三孝口20年,如今栖息天鹅湖

今年春节后,合肥婚纱摄影老店“燕子摄影”终于从三孝口消失,对于老板夏晓蓉来说,在新区开新店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三孝口到四牌楼……”一段民谣唱出了曾经合肥长江路沿线两大商圈并列辉煌的历史,也给人们留下了永远的记忆。光明影都、女人街、男人街——这些曾经承载着这个城市过往商业荣耀的地标,如今虽依然存在,但早已光芒不再。这也是夏晓蓉将“燕子摄影”形象店最终搬离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对三孝口是很有感情的。”她说,作为老合肥人,这里有她们青春记忆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近20年的时间里,她从创立摄影门店到“燕子摄影”成为合肥本土老品牌,一路走来一言难尽。

最初的时光里,谈起三孝口,围绕大转盘的各种商店、餐馆、特色街成为合肥人早年的商业记忆和体验。在这里,夏晓蓉的事业一步步壮大,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对她来说,这里不仅仅有事业、生意,还有生活的细节。

但随着城市商圈的去中心化,多商圈组合爆发成长,三孝口曾经的辉煌逐渐归于平淡。在周围很多店铺都陆续搬走后,夏晓蓉的形象店依然坚持开到了春节前,“算是对以往近20年的总结吧,坚持到最后一刻。

如今,她将形象店搬到天鹅湖南岸的华润万象城中。“很多更加时尚的元素都能够实现”,夏晓蓉说,在政务区十多年的发展后,这里的商圈目前来看应该是合肥最集中和最高档的;而较为精英的客流也是她所看中的。最重要的是,如今合肥城市消费娱乐休闲已经较多地集中在Mall内,街边传统商铺对客流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没有吃喝玩乐一条龙的配套,任何商家在如今的市场想吸引来更多的客流很不容易。同时,周边即将开放的城市绿轴、天鹅湖、奥体中心,对婚纱摄影行业来说都是天然优秀的取景地。

当然,搬到这里更是夏晓蓉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一步。她一直希望将自己的店做成设计事务所一类的机构。不仅仅是拍婚纱,而能够在未来成为客人规划人生重要的一环。周边环境配套的提升,反过来对她的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我们不可能再重复在三孝口的发展过程和模式。”更加国际化、潮流范儿的生意需求是她想要更加突出的。

这个城市不断成长,融入世界,给了夏晓蓉们更多的触动,以“搬家”为表现的新的定位重塑、市场锁定,也带着她们开始了新的路程。

2、单位两度搬迁,员工买房跟随

在宏观看来,一个单位的整体搬迁,必然有其大局观。但从微观上,单位的搬迁,归根结底是人的搬迁。这大概意味着:生活圈的改变、家庭计划的重构和一个崭新的生活。

2009年,沈虹(系化名)所在的省内某研究院从芜湖整体搬至合肥。这相当于把一群芜湖人拖到合肥来上班。直至今日,沈虹的相当一部分同事仍然保持着“周五班车回芜湖;周一班车来合肥”的一周作息。“当然有阻力。因为这么一来,基本就是两地分居,家里有事你也照顾不上。”沈虹的一位同事告诉记者,“但是没办法,单位事业要发展,困难只有克服。

然而,刚刚适应合肥的生活,一场新的搬迁又将开始。今年底,沈虹的单位又要从位于主城区的芜湖路移至经开区,搬迁又迫在眉睫。对于这场搬迁,单位早有准备。尽管搬迁还未进行,但是研究院安置员工的职工宿舍却选择在新址附近。

相比芜湖路,沈虹对经开区并不感冒。“这里太不方便了!既没有公交,也打不到车。”此前,她在芜湖路租住着一个面积60平方米的旧式一居室,月租金1400元,她爱去省图看书,常常步行去马鞍山路万达看电影,二环之外的经开区,实在太过遥远。

几经斟酌,她最终还是决定在经开区置业,这也是同事们几乎一致的选择。“这里暂时是差一点,但是上班近,这一条压倒其他。想去主城区,走高架也很方便。”对于搬迁后的生活,她尤其关注传说中的地铁6号线的规划。据说,6号线将正好在其新家附近设站。这对于沈虹的搬迁和置业而言,是个巨大的利好。与此同时,在距离单位1.5公里左右的地方,地铁3号线已经开始施工。

如果说第一场搬迁,印证了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在2009年前后与其他城市迅速拉开;那么这第二场搬迁,则折射出随着主城区部分功能外迁,快速扩张的合肥正在完成城市资源的新一轮优化。搬迁,象征着城市的活力。在沈虹单位门口的主干道上,每天清晨都有印有各个单位的交通大巴飞驰而过。 2009年,研究院刚刚搬进芜湖路的时候,新址正对面小区的房价尚不足6000元,如今,价格已经翻倍。

3、从老高端小区到新高端小区——一个龙虾店的生意选择

冯志熟练地剥着虾壳,蘸了下佐料,把虾球扔进嘴里,然后砸吧下嘴,对同桌的哥们刘勇说,“老刘,估计咱下次吃就不来这地了,你看!”他向饭店墙上比划,上面贴了张通知,内容写的是要搬迁。

这是3月21日晚上11点多,发生在合肥老六龙虾店的一幕。这家在琥珀山庄小区“盘踞”近16年的店面,将在5月1日搬迁至万科城市之光。“去那也挺好,环境新,而且停车方便,总不像这里,要半夜来才有地方停车”,刘勇对冯志说。

2000年,老六在琥珀山庄小吃一条街上摆了个摊子卖龙虾。当时,琥珀山庄是合肥市第一个上档次的商品房小区,内有别墅,住着第一批合肥有较强买房实力的人群。一直以来老六的生意都不错,刮风下雨摊位没个遮挡,老六就租了楼上楼下4间门面。紧接着,周围又开了不少龙虾店,逐渐形成了小吃街的气候,食客也都聚集于此。“外地人才去宁国路,本地人都来琥珀”这种民间攻略,也让琥珀龙虾声名大噪,“琥珀老六”成了坐标。“旺季的时候,人行道上黑压压地坐满了人,门口三车道的马路,两边一停上车,两头的车就堵死了,经常有顾客打电话说‘到了到了,就在门口停车’然后半个小时还不见人来。

老六龙虾酒店负责人刘敏告诉记者,十多年的发展,经营上虽说稳定,但很难施展开,一个问题是地方小了,另外一个问题是微交通不好,也影响周边住户生活。所以,早在3年前就寻思着挪个地方,目光曾一度锁定政务区。“现在吃龙虾的很多是潮男潮女,所以选地方要有品味,最好在商圈附近。

去年年中,万科的人找上门,说要邀请老六龙虾进驻城市之光商业街。对方称,是经过一轮市场“暗访”和品尝最终确定意向的。城市之光符合龙虾店的定位,周围规划和布局合理,更重要的是离琥珀山庄近,开车10分钟以内,可以方便顾客的引流。双方最终合作。

城市之光租给了老六龙虾一个2300多平方米的门店,上下三层,是琥珀店的四五倍大,如今正赶着装修。老六要抢在5月1日开业,因为从这个月开始就是合肥龙虾销售旺季。刘敏说,计划把这个店打造成为时尚餐厅。

人挪死树挪活”,对老六来说,搬迁是个转折,是“”是“”要靠时间检验,但同样是个巨大的挑战。在城市扩张中,商业格局的改变,商户的重新选择定位是一个绕不过的命题。

4、为了更好的环境与配套——改需族的搬家计划

35岁的邓女士正在等着今年7月新房交钥匙,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学校,她和老公花了比原先房子贵一倍以上的价格购买了一座新房。“现在就等着交房了”,邓女士在自己位于合肥市清溪路边某小区的家里和朋友聊天间提到,孩子今年下半年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为此她和老公一年多以前就开始挑选房子。“一开始是想在滨湖挑个房子”,但看来看去,一来是价格都不便宜,二来离现在老公上班的单位又远,最后还是沿着清溪路往西看。

对于她们来说,目前居住的这个小区在2008年购买时,4500元/㎡价格并不太贵,98.4㎡的房子总计房款也就40多万元。那时的清溪路刚刚拓宽不久,小区北边又是南淝河绿地公园,水系发达,环境较好,成为她们在合肥安家的第一个选择。“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应该不会搬的”,邓女士说,在目前的小区居住7年多,一切都熟悉了,从环境到餐饮、购物等等。但随着孩子到了上学年龄,要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滨湖在未来合肥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女士和老公都清楚,但在实际选择中,因为生活方便等原因,她们最终放弃了滨湖的方案。

在邓女士居住的附近,被家长们乐道的还是合肥森林公园区域,绿树成阴的环境光从居住上来说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合肥城西多年来通过规划建设,山水绿色宜居环境被很多商业小区用来作为卖点,同样也是这些家长们所看中的。

邓女士说,放弃滨湖方案后,她们就直奔森林公园附近寻找楼盘,最终看中了一套100多㎡的房子,但价格为1万多元/㎡。为此,夫妻俩背上了数十万元的贷款。在邓女士的计划中,入住新小区后,再把目前的房子挂出去卖掉。

以子女上学这个家庭头等大事为核心,邓女士和老公筹划的“搬家”计划正稳步推进。在这座城市中,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市民,正为更好的居住环境以及教育等配套设施不断奋斗着。在他们看来,只要努力,生活总会越来越好。

5、从蜗居“公寓”到搬进“house”——一名创业者的8年轨迹

搬家前,征途装饰董事长吴晓庆考察了几乎合肥市所有可能的物业。随着合肥市的发展,“高端客户逐渐集中在天鹅湖商圈,”吴晓庆最终将新家选在了黄望潜、天鹅湖商圈交汇处的华地新街,完成了在交通枢纽的布点。“一楼是街边形象店,可以向客户作直观展示。前面有独立广场,方便客户到访和展开各种营销活动。近百个停车位,基本可以满足客户停车需求。”与之前的写字楼相比,征途装饰董事长吴晓庆显然更喜欢这个功能齐全的4层小铺。吴晓庆称原来在写字楼办公是蜗居在“公寓”,现在终于住进“house”了。虽然新“”的租金要比原先的贵4倍,但他认为值。

公司搬迁看似付出多(租金等),但是得到的更多。“能吸引更多优质合作伙伴和优秀人才。好的办公环境意味着企业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好的合作伙伴会跟随一起发展,很多品牌愿意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服务、价格等都会对自己有倾斜政策。

从2008年开始创业,吴晓庆从最初的寿春路,到2010年迁至政务区潜山路,到现在的华地新街,“近两年还计划在滨湖开分店。”这一路既反映了个人事业的发展与壮大,也反映了这座城市不断成长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