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百名摄影家寻访“抗战生命线”二十四道拐

07.09.2015  19:03

               

 

本报讯  (蔡家友),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铭记,是最好的纪念。8月4日,  贵州省黔西南州协家家协会组织全州百名摄影家协会会员和摄影爱好者赴“抗战生命线”贵州睛隆二十四道拐摄影寻访。 黔西南州协家家协会观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盛典和学习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后,倍受鼓励,组织全州百名摄影家协会会员和摄影爱好者赴睛隆“抗战生命线”二十四道拐摄影采风。    二战时期,“二十四道拐”是美国援华物资送到前线的必经之路,为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当时被誉为“抗战生命线”。日寇曾多次派飞机对二十四道拐公路进行轰炸,欲截断黔滇咽喉。1942年,美国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睛隆修筑滇黔公路,驻扎在沙子岭3公里处(又称美国车站),用美国制造的水泥砌挡墙,对二十四道拐进行维修,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完成了修路任务,保证了运输畅通。“24道拐”盘山公路沐浴了血与火的洗礼,见证了民族苦难和抗争,铸起了中美联合抗日的铁血丰碑。1945年,第一批由美军驾驶的车队通过中印公路到达重庆,蒋介石在重庆发表《中印公路接通的意义》的讲话,将滇黔公路重新命名为“史迪威公路”,睛隆二十四道拐由此随史迪威公路载入史册。   此次寻访抗日遗址“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旨在号召全州摄影会员和爱好者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抗战精神,勿忘国耻、牢记使命。共忆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地区的抗战记忆合起来,就是整个民族的抗战回忆。 在雄奇险峻、峰岭绵延,远山连绵、炊烟袅袅的24道拐让摄影家们赞叹不已,所到之处,摄影家们以专业的眼光和精湛的影技,捕捉美丽南岳的精彩瞬间、利用摄影人特有的眼光与视角,用镜头捕捉光与影的技术与手段拍下了几千张反映“二十四道拐”和安南古城及寻访抗战老兵、抗战老兵遗孀遗属的照片,用最好的光影触摸和感知那段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历史。 据悉,组织会将整理、组织所拍下的照片,精选后推介在全国,让更加的人了解“抗战生命线”, 让世界惦记“24道拐,旨在弘扬抗战精神,进一步提升24道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黔西南这一继有历史意义的抗战遗址,全方位推介黔西南对外宣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