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关岭牛”品牌向贫困开战

13.01.2016  14:20

               

 

图为村民们正在割草。

        寒冬中万物倍显萧条,可在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月霞村,却是大地披绿,草长牛肥。村头,是现代化的肉牛养殖企业鸿龙养殖公司;村内,一间间蓝屋顶的标准化养殖场分布在村民的房前屋后。

        月霞村是关岭实施 “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实施点之一。该县计划从2016年至2018年,把“关岭牛”养殖产业打造成助农脱贫的一项主导产业,围绕做好主体培育、品种改良、信贷支持、项目扶持、技术服务、产业配套等环节,加大对“关岭牛”养殖户的支持,力争到2018年发展5头以上能繁母牛的养殖户17000户,全县“关岭牛”存栏达12万头以上。

        一个品牌 多种养殖模式

        1月8日,时值三九寒天的关岭自治县并没有出现极寒天气。普利乡丫新村石板组的家庭牧场主杨武林正在院坝里煮熟食喂小牛。面对笔者的来访,36岁的杨武林给我们说起了他的养牛经:“冬天气温低,用熟食喂养小牛犊能增加热量,促进生长。”

        作为家庭牧场,杨武林的养殖场初具规模:自投资金80万元,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养牛场,采取自繁自养模式逐步扩大规模。现有牛40多头,种植牧草150余亩。

        “现在的政策很好,种植1亩牧草可获得770元退牧还草改良项目补助,畜牧部门还购进大型的秸秆揉丝机免费为我们加工秸秆饲料,成功育繁一头牛犊还有1000元的项目补助。我对这项产业很有信心,准备逐步扩大到存栏150头牛的规模。”杨武林告诉笔者。

        与杨武林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不同,普利乡月霞村养马组的村民王金刚养殖“关岭牛”成本要小很多。他于2015年3月从建在本村的鸿龙养殖公司借养了25头能繁母牛,一年不到的时间,成功育下13头小牛。“每头母牛的本钱是7000元,6年内分3000元、2000元、2000元三次还清公司,母牛就归我家了。在这期间,每头小牛喂养大约一年后,公司按照母牛15元/斤、公牛14元/斤的价格回收。种草有项目补助,能繁母牛可赊账,我们基本上就只投入劳力,这10多头小牛可是宝贝啊,我得精心管护。”王金刚说道。

        地处月霞村的鸿龙养殖公司是安顺市规模化程度最高的肉牛养殖企业。该公司采取“六统一一分二次获利”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六统一”即统一规划、供种、技术、质量、收购、销售;“一分”即分户养殖;“二次获利”即每户农户可向公司借养5头能繁母牛,分6年还清公司成本价后母牛归养殖户。5头母牛6年可产牛犊25头,农户可获利11.5万元,这是第一次获利。农户交售给公司的育肥牛,公司育肥出售后农户可获得500元/头的红利,25头牛可获得1.25万元,这是第二次获利。目前,该公司已向周边农户发放能繁母牛近千头。

        同样作为“关岭牛”养殖的龙头企业关岭自治县盛世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则采取的是“136”模式带领普利村村民脱贫致富。即公司将价格7000元至8000元的育肥牛发放给农户育肥,半年后公司以1.3万元至1.4万元的价格回收,除去成本后可产生大约7000元的利润。村集体获利:7000×10%=700元;公司获利:7000×30%=2100元;农户获利:7000×60%=4200元。

        各种养殖模式针对不同的农户,灵活多样,让他们无需投入太大的成本,就能通过发展“关岭牛”养殖脱贫致富。

    饲草分离 种养循环发展

        正在田里割牧草的月霞村村民邓明学夫妇告诉笔者,他家从鸿龙公司借养了10头能繁母牛,流转一部分土地种植了30亩牧草。“我家的10头牛吃不完这么多牧草,我们就将牧草卖给公司。既赚了养牛的钱,又赚了种草的钱。”

        关岭畜牧服务中心副主任田景耀向笔者介绍,关岭自治县采取“农牧结合,饲草分离”的产业发展模式,对养殖企业(户)、农户种草作分工细化,养殖企业需要的草料主要由农户种植提供。据测算,规模场向农户购买青草比自己种草每亩节省700元左右,而种草的农户每亩种草的毛收入可达1600元左右,比传统种植收入高,实现养殖场和农户双赢。该模式有效延长了产业链,细化分工,形成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已在关岭各乡镇推开。

        “这种牧草叫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很高,被称为是牧草之王。”田景耀指着一块绿油油的牧草介绍,目前关岭种植的牧草主要有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两种。通过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种植牧草,免费发放种子和肥料给农户,农户可用养牛产生的农家肥来种草,种出的牧草用于养牛和出售给养殖企业,不但解决了规模养殖企业饲养草料的问题,还减轻生态承受力,实现产业循环发展。

        “关岭牛”振兴计划的实施,不仅带动农户发展牧草种植,还大量吸收了农户种植玉米、水稻产生的秸秆作为饲料来源。

        为加大种草养畜的推动力度,促进草畜平衡、草畜配套,该县大力实施退牧还草项目、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项目,力推“饲草分离、种草养畜”,进一步促进和提升农户种草积极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改善生态。2013年以来,该县共实施草地改良8万亩,人工种草0.9万亩。

        变废为宝 秸秆饲料化利用

        紧挨着鸿龙养殖公司的是养殖户叶江家。叶江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关岭自治县畜牧项目补贴和鸿龙公司的带动下,他新建的标准化养殖场即将投入使用,现有存栏牛60头。

        在叶江家门口,放着一台大型的秸秆揉丝机,秸秆就是通过这台机器变成了牛的饲料。操作过程需要两个人,一人将长长的秸秆从机身的尾部放进去,没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紧实的碎丝从机头冒了出来,其中一个人就将事先准备好的保鲜塑料袋接住,再在保鲜袋外封一个口袋,扎上口,饲料就加工成功了。这种饲料可储存很久,什么时候需要喂牛,直接打开袋子就可以喂食。

        据介绍,关岭自治县秸秆年保有量约30万吨(含玉米秆、稻草、麦秆、豆类秸秆)。为将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农户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污染,巩固和提高种草的效益,关岭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成立了青贮服务队,推动秸秆、牧草的贮备养畜。拟用2至3年的时间,以青贮服务队的示范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广牧草、秸秆青贮利用发展牛羊养殖。

        目前,该县共有大型移动式秸秆揉丝打捆一体机两台(套),大型分离式揉丝打捆机一台(套),青贮服务队利用这些设备免费为全县160个养殖场(户、合作社)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完成秸秆青贮(黄贮)6000余吨。并结合退牧还草项目发放中小型秸秆揉丝机150台,带动全县秸秆饲料化利用4.25万吨。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有效促进种养协调发展,农民从被动接受秸秆禁烧到主动接受秸秆青贮的转变,推动了该县山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

        采访手记:

        石漠化程度深、等级高,分布面积逾540平方公里,导致关岭石漠化山区成了贫困人口聚集区。如何变石漠化严重、地广人稀的环境劣势为发展山地牧养的生态优势?“关岭牛”振兴计划无疑是一条因地制宜的好路子。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随着“关岭牛”振兴计划的实施,曾经石漠化严重的关岭群山,逐渐变成了绿草遍野、牛羊成群的高原美景。(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