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启动教育“六大工程”精准关爱留守儿童

22.12.2015  19:26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22日电  近日,绥阳县教育局启动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计划,以深入推进“幸福校园工程”、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工程”、不断丰富“自信自强工程”、精准实施“结对帮扶工程”、着力构建“亲情桥梁工程”、巩固提升“全程资助工程”六大工程精准关爱留守儿童。

    深入推进“幸福校园工程”。2015-2018年在乡镇集中建设和完善30所左右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保证有功能齐全的教学用房、有完善齐备的教学设施、有标准够用的卫生食堂、有干净充足的生活用水、有满足寄宿需求的舒适宿舍、有方便洁净的卫生厕所、有四季能用的浴室、有及时应诊的校医务室、有规范整洁的运动场、有定期更新图书的阅览室、有开展丰富活动的文娱室,确保有寄宿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小学80%、初中100%在校寄宿。

    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工程”。加强学校幼儿园三防建设,实现校门、宿舍、食堂等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巡查制度,扎实推进学校幼儿园精细化管理、满意化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和安全法制教育讲座,增强留守儿童安全意识与法治观念,提高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及早发现和纠正个别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不断丰富“自信自强工程”。充分利用综合实践基地、留守儿童之家、学校少年宫等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校园体育、文艺竞赛和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等专题活动,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充分参与,使其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科技或劳技特长,在活动中融入集体,树立自信,自强自立。

    精准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在校期间教师联系帮扶制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点对点帮扶,确保每一个在校留守儿童都有帮扶人员辅导。积极鼓励其他家长、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子,配合民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或组织开展“爱心家长”、“爱心妈妈”、“手拉手”、“爱心邻居结对子”、女童合法权益保障等活动。

    着力构建“亲情桥梁工程”。建立和完善教师与家长、委托监护人定期交流沟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通讯手段,搭建家校联系、外出务工家长与孩子联系的亲情桥梁。要创建条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的家校联系QQ群或微信群等全覆盖。班主任、德育教师、少先队辅导员等要及时更新QQ群或微信群班级日常管理动态,主动与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联系,开电话、视频家长会,及时沟通孩子学习、生活、心理等状况。学校要采取电话、短信、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督促在外务工家长平时每周至少一次与子女电话、视频联系,增加与子女相处时间,尽量做到寒暑假回家一趟或接子女同住一段时间,增进家庭亲情。

    巩固提升“全程资助工程”。优先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少年儿童享受学生资助各项政策,资助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生活费和保育费,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少年儿童优先给予生活补助。

    同时依托民政部门开发建立的全县学龄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结合教育部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精准定位到村、精准识别到户、精准帮扶到人,实现动态监测全覆盖、教育关爱全覆盖、结对帮扶全覆盖、责任落实全覆盖,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快乐成长。计划明确,对因父母离开所在县域范围外出务工三个月以上、留在居住地单独生活,或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属生活的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读的学龄留守儿童,实施教育精准关爱。(王安金 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