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观黄思思:贵州大数据让我有成就感

16.11.2015  12:43

  在我看过的一本创业指导畅销书《从0到1》中,作者彼得·蒂尔提出了一个“从0到1”的概念。2013年底,我从伦敦辞职回到贵阳,加入了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在短短两年时间,我从海归转换为一个新媒体记者,从完全的技术盲再到现在运营一个与前沿技术最相关的 大数据产业 垂直媒体。我经历了好几次从头开始的过程,而每一次归零都伴随着进步与成长。

  和诸多海归一样,回国刚开始最担心的就是缺少适合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而我的第一个机会出现在2014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这是我第一次在重大场合以记者的身份用英语采访外国人。后来我又有幸成为2014年集团瑞士采访团队成员之一,赴瑞士进行了为期15天的深度采访。

  如果说这是我“意料之中”的故事,那么接触大数据则完全出乎我的预想。

  2014年,在全国大数据发展得如火如荼、贵州省将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的背景下,集团启动了建立一个大数据专业媒体—— 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 (即数据观)的项目,而我则成为这个项目组的第一个人。

  我坦言,在当时天降大任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却是一头雾水。大数据对于我一个文科背景的记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对做一个大数据专业网站就更一筹莫展。

  就在那时,我注意到北京有很多大数据的沙龙活动,于是在2014年底,为了了解行情我申请到北京工作并一下就待了半年。

  在北京贵阳两地跑的半年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虽非创业,却如同经历了一个创业的过程。很快我便发现,一个新兴大数据网站,在圈内影响力几乎等于零。在采访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时,他的一句话给了我启发,他说:“贵州需要在大数据行业内发出更强的声音,而外面的世界也需要了解贵州的情况,这对你们是个机会。”于是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将“贵州”提炼成数据观的关键字之一。慢慢地我们的内容开始有人看,有专家在采访时会主动聊起对 贵州大数据 的想法。

  虽然有了起色,但数据观影响力仍然很单薄。而恰好在一次沙龙上和一群自媒体人的交流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

  当时我们已经与几个网站建立了联系,基本上平常大家都是有好的稿件互相推荐。那么,是否能大家抱团在微信上建立一个专注于大数据的传播群呢?带着这个想法,我们列了一个在圈内有名的自媒体名单,一个个顺着打听。而当数据观成为2015年贵阳数博会的核心合作媒体之后,我们开始将 数据观 生产的内容集中推给自媒体。以数据观为主体的“数据观大数据微传播协作体”也逐渐形成体系。现在,已经有超过40个公众号及自媒体达人加入。不仅群内形成了优质内容共享的氛围,而我也与这些运营者变成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朋友。

  我在这两年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磨炼机会。从完全不懂大数据到与大数据结缘,从网站建设的幕后走到了与各种人和公司打交道的前线,虽然每一次都是从零开始,但贵州大数据让我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