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需做足古今结合文章

15.07.2015  01:08

近日,省长张庆伟就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开发工作到阳原县进行调研。他强调,要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和人才力量,增加投入,统筹规划,保护利用好宝贵的文化遗产,扩大泥河湾遗址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探索东方人类起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7月11日《河北日报》)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它包括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反映,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环的特点,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不能再现。因此,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拆旧建新的趋势日益加快的时代,我们必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做足古今结合文章,让文化遗产在拥有历史价值的同时,创造出现代价值。

做足古今结合文章,就要注重“推陈出新”,传承历史优秀文化,赋予时代发展内涵。但“推陈出新”不是胡乱“拆旧建新”,建几条假古街、造几座仿古楼,甚至用假古董破坏真古董,毁掉珍贵的文物。要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之中,使旅游成为宣传灿烂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做到古为今用。

做足古今结合文章就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物不能是静态的、封闭的,不能老是呆在博物馆、象牙塔里。要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它们,让它们“健康”地活下去,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它们精彩地活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文化遗产的“大保护大利用”理念,全面整合丰富的社会优质资源,通过面向大众开展一系列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教育实践活动,搭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公共平台,让这些遗产中所蕴含的科学、历史、教育、文化的信息转化成活着的文化力量、教育力量、政治力量乃至经济力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深入到我们的学校、厂矿、社区,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真正做到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正视自己过去的民族才能走向未来。做足古今结合文章还要在抓好古与今结合的同时,将触角伸向未来。因为只有我们站在未来前沿审视历史,才能萌发出更多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文化,才能让文化遗产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文化遗产作为先人遗留给后人具有文化价值的财产,保护好利用好是当代人的义务,传承好更是祖先和未来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东西。让我们积极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让它源于历史、活在当下、赢在未来,成为“三个河北”建设的一抹靓丽古色。(苏倩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