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文学院写作班自主招生:作家能否被批量培养?

24.09.2015  13:12

               

大文学院写作班首次实现自主招生引热议:

1988年,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也是唯一一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创办,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严歌苓等青年作家成为该班学员,这些名字如今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闪亮的名字,也代表着那一届的辉煌,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创作班只办了一届就中断了。这些年来,创意写作班在各个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可质疑也随之而来:作家可以被批量培养吗?

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创造性写作专业硕士班开学,首次实现自主招生,张楚、崔曼莉、郑小驴等青年作家成为首批学员,孙郁、阎连科、刘震云、梁鸿、张悦然等担任常规授课老师。质疑也再次被摆在面前。阎连科:

培养作家要看招生的宽松条件

就读者关注的作家是否可以批量培养的问题,阎连科认为,“招生上如果没有选拔的自由,就不能培养作家,在招生上有选择的自由度,作家就是可以培养的。为什么当年军艺看了莫言的一个短篇小说就决定谁不要也要招莫言?莫言是被军艺文学系特别录取的。这说明只要有良好的文学教学土壤,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当然,培养作家要看招生的宽松条件。因为自主招生,所以我们相信作家是可以培养的。”

他指出,“无论如何,文学知识对作家是重要的,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对文学知识一无所知也能成作家,尤其是成为大作家的。文学史的学习,最好是正规的文学教育来完成。这些作家来自于全国各地,都是文学的优秀种子,散落在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集中到一起,一定能产生火花。”

在教学方法上,阎连科说,主要的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而是给他们更多的启发和开阔视野的更大的平台,“这些作家都有丰富的写作经验、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集中在一起更有可能彼此碰撞,能写出不一样的作品。一棵树在田野上生长是困难的,但一片树林就会彼此激发而成长。”
艺术中国
为了激发彼此间的碰撞,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己讨论作品和自己讲课为主。在视野开阔方面,教学尽可能要与国外著名大学达成合作,将邀请这些学校的教授以及国外的作家、学者、编辑、出版家和经纪人给大家上课。在“引进来”的同时,文学院还希望学生能够“走出去”,因此每一届学生都要到美国或者欧洲访学至少半个月。最后,他希望这个写作班的学生有更大的写作独立性,经过三年的学习可以变成作家中的“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