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态扶贫 共话智库担当——2018“生态文明与反贫困”高峰会贵州民族大学分会场成果丰硕

09.07.2018  23:00

7月7日,由国务院扶贫办、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慈善联合会主办,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贵州省社科院、省扶贫办、省民政厅、贵州民族大学、省慈善总会、兴义市委、兴义市政府、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学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韩国忠南研究院联合承办,中新社贵州分社、凤凰网协办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生态文明与反贫困”高峰会分会场在贵州民族大学花溪校区拉开帷幕。

会议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教授,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张乐天教授,省社科院院长吴大华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教授,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研究员杨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召虎教授,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黄承梁教授,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中心项目统筹主任陆德泉教授,武汉大学中国减贫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向德平教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前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研究员毛刚强,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黄伶俐,镇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祝显德,韩国忠南研究院农村农业研究部中国研究组组长朴炅铁等出席。

2018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第一年,更是贵州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贵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要统筹抓好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扶贫扶志、电力和网络扶贫等各项工作。因此本次“生态文明与反贫困”高峰会贵州民族大学分会场以“国际减贫高端智库建设”为主题,分两个阶段交流发言。

省社科院院长吴大华主持开幕式,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致辞。

省社科院院长吴大华主持开幕式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致辞

作为承办方,张学立代表校党委、行政对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概况。张学立指出,当今世界,贫困、灾害与环境退化、冲突与战争、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成为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大挑战;共同推动、参与可持续减贫和生态文明发展事业、建设多元共存、平等友好的文明格局,建设更加开放、公平、基于规则的贸易格局,是人类正义的重要内容。这些问题,在人类多元传统文明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的应对经验,也需要更具智慧和建设力的行动策略,同时,还需要凝聚更负责任和行动基础的共识。今天,各位嘉宾汇聚贵州民大,就全球减贫视域下的中国经验、国际减贫高端智库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对积极回应这些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必将会带来积极的行动成果。

温铁军教授作主旨演讲

随后,温铁军教授作为分论坛主席作主旨演讲。他代表与会专家学者向我校积极筹备论坛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州举行恰如其分,贵州于1988年最早提出“生态扶贫”概念,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表示,扶贫开发不应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应该开展生态扶贫实验,建立国家级反贫困试验区,经过几十年积极探索,贵州在“生态扶贫”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与重要成就,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落户贵阳众望所归,相信论坛将取得更多丰硕成果。温铁军指出,中国承诺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其强大的自信源自于我国已完成了区域差别再平衡、城乡差别再平衡,正在逐步完成贫富差距再平衡。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实现了电、路、水、气、宽带“五通”进村的宏伟蓝图,农民已经得到了作为中小企业创业的基本条件,乡土社会有大量生态化的资源尚未货币化,一味依靠财政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环境保护将造成财政的巨大负担,当务之急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化,让金融替代财政,通过设计完善的金融退出机制,就能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化,希望贵州能在这个进程中再次领跑。

论坛主题发言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研究员杨团教授和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教授主持。

杨团主持主题发言

 

雷明主持主题发言

第一阶段各位专家以“全球减贫视域下的中国经验”为主题依次发言。中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召虎分享了中国农业大学在反贫困、扶贫工作研究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他指出,生态文明之道为我们面对多元选择、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建设方向,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之法,是通向生态文明所必须的。

复旦大学杜晓帆教授结合实际案例谈了脱贫攻坚、反贫困中还需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既做到物质上脱贫,也实现精神上脱贫。香港中文大学陆德泉强调了突出扶贫主体性、实现其内生动力的重要意义。武汉大学向德平作了题为“全球减贫视域下的中国经验”的报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左小蕾指出,我国的扶贫模式已发展为具有创新性的开发式扶贫,完成了自我革新,形成了颇具参考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我校研究员毛刚强作了题为“可持续性减贫与2020后的减贫与农村工作”的报告。

专家学者现场交流(一)

 

专家学者现场交流(二)

 

专家学者现场交流(三)

围绕“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创新”而开展交流发言,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分享阐述了“农业离不开农民”的主旨。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黄伶俐分享了新加坡的CPF、HBD两种惠民政策方案。镇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祝显德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阐述了通过加强党建扶贫提升农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镇远模式”。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华红以基层扶贫干部之殇为切入点,提出为了高效解决好“精准度”“参与度”“需求度”“受惠度”“一体化”等问题,应建立脱贫攻坚工作的标准体系。韩国忠南研究院朴炅铁以《农民基本所得的保障和农业、农村的价值保护》为题,分析韩国忠清南道地方政府相关农业政策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给予专项补贴、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收入的解决方案,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学会孙捷,作了题为“可盈利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模式”,站在为农民盈利的角度推广科学水环境治理方案。

专家学者现场交流(四)

 

专家学者现场交流(五)

复旦大学张乐天教授作会议总结。他指出,在生态扶贫之路上探索前行的过程中,中国方案正在逐渐成型,实现了扶贫的制度性创新;开展扶贫工作越发重视培养贫困地区人民的内生动力,中国减贫事业欣欣向荣,充满希望。

张乐天教授作会议总结

他说,贵州建立国际减贫高端智库的条件日臻成熟,高端智库应朝着“扎根农村生活,开展创新实验,为美丽中国建设献计献策”、“服务国家战略,洞察世界大局,为全球减贫提供中国经验”的目标前进。张乐天指出,贵州与世界相互映照,贵州是观察世界的视角,并为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智慧;世界是展示贵州经验的舞台,并为贵州升级发展提供新的启迪。

 

文/图 杨沁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