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也是生产力——贵州黔源电力公司以文明引领发展

01.05.2015  18:36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1日电(记者 熊俊)贵州高原大山间北盘江、芙蓉江、三岔河流域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都深深地印着华电集团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文明”足迹。今年2月28日,黔源电力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北盘江是贵州第二大流域,流域内沟壑纵横、山高谷深,是一个“水能富矿”。沿江溯河而上,便能看到“西电东送”骨干电厂之一的光照水电站,一座落差200余米的大坝把江水“拦腰斩断”,一边是风光旖旎的高峡平湖,一边是纵深百米的幽深峡谷。

    大工程往往伴随着生态的大变化,如何实现工程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黔源电力光照发电厂党委书记莫非说,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从设计到施工,运用了环保设施,把水电站建设对环保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在光照水电站,发电厂旁十几个排列整齐的水池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产卵场、食饵场、越冬场……光照电站北盘江鱼类增殖站完整还原了野生鱼从产卵孵化到鱼苗成熟的全过程。

    “放流站每年分两次向北盘江全流域投放60万尾鱼苗。”杨昌奇研究鱼类多年,自增殖放流站建起后,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这些大小不一的水池里培育珍稀鱼苗。“我们每年定期要对全流域鱼类的种群数量监测,定期更换品种,总体平衡江内的鱼类种群。

    鱼类增殖站、野生动物保护站、分层取水装置……作为北盘江上的第一大水电站,光照电站无论是技术装置,还是运营理念,处处透着“绿意”。“采取这些措施,既确保疏水电站经济效益,又获得了周边生态效益,更重要是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莫非说。

    在黔源电力的每个水电站,文明建设不再局限于党群文化、企业文化等传统领域,更以此为平台,在生产、经营等各领域绽放出“文明之花”,推动电站在管理革新、管控技术创造、节能减排方面结出硕果。

    董箐电站是仅次于光照电站的北盘江干流第二大电站,在坐落于电站水库一侧的厂房内,一副“优化参数配置及运行方式促进节能降耗”的宣传画格外显眼。画上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水冷等方式,实现节能降耗,最大限度提升设备使用效能。

    “我们部门的年轻党员把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技能融入到支部民主生活,经过大家反复讨论、提炼和总结,最终形成一整套改进质量、节能降耗、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的工作流程体系。”29岁的谢蔚是董箐电站发电运行部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的团队通过党建平台成为电厂的“创新能手”。

    董箐电站利用党建平台,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形成了可行性高、效果好的节能工作流程和方法工艺,不但减少了成本、提升了效益,还保障了安全生产。

    文明建设不是“走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变成了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背靠党建这颗“文明大树”,董箐发电厂已形成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与生产建设相结合、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管理创新、支部亮化评分考评体系等实质性内容。其中,利用支部平台形成的《优化顶盖排水方式保障机组安全运行提高节能水平》、《降低空冷器用水量,实现节能减排》等QC课题,获得贵州省优秀QC小组称号。

    “把党建文明融入到安全生产中,形成了围绕推动‘安全生产’为核心的党建格局,做到文明建设和经济效益‘两手硬’。”黔源电力董箐发电厂党委书记王声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