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传美德

31.03.2015  11:42


  魏青



  年年岁岁清明似,今年清明大不同。低碳祭祀、文明扫墓和生态祭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清清明明过清明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自觉选择。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讲一段往事等健康时尚的方式来追思先人,告别祭祀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氛围,用科学、健康和环保的形式表达孝心爱意,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保持清洁让大地更生机。

  清明本身就是清淡明智的意思,清亮、平淡、淡泊才是清明节的基本礼仪。《论语学而》有言,“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说要谨慎地追念前贤,而只有静静地追思才能达到谨慎的意味,才能在安静的心绪下产生追忆的灵感和智慧,才能体悟出点点滴滴的生命感叹和感动。

  面对已经逝去的生命,我们最先能够体悟的是养育之恩,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寒来暑往,时光荏苒,没有先辈的精心供养和呵护,要长成七尺之躯谈何容易。先辈们为了晚辈们的茁壮成长,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家族的香火就在岁月的更迭中代代相传,我们能够感受到的除了欣慰、幸福就是感谢和感恩。在静谧的追念中,我们难免会感怀,反思过去,是为了当下和明天我们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清明寄托哀思与缅怀,也是中国孝道文化的内涵与礼数。尽孝要趁早,生死无常,要尽量避免后悔莫及的境地。孝道的另一个内涵是推恩及人。在与人相处中,应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既尊敬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也尊及他人的父母长辈。将“亲情之小孝”转变为“社会之大孝”,这才是一种大孝,是中国孝道的最高境界,也是清明节慈孝文化回归的大主题。

  在清明节这个蕴含浓浓亲情味道的节日里,我们感恩生命,感恩岁月,感念先辈,追思孝道。对长辈应该做到三养: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不但让父辈们衣食无忧,而且要顺应父母的心,给父母创造丰富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