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专家学者参加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现场观摩研讨会

05.07.2018  12:21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把贵州“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工作推向新的阶段、取得更大成效,2018年7月4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红旗文稿杂志社和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共同举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当代贵州传媒集团承办的“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现场观摩研讨会”在贵阳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安顺(正部长级)、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慕德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观摩研讨会。

中央有关部委及省外相关部门领导专家20人、省委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12人、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32人、全省各市州宣传部门领导24人以及省内部分高校、科研单位代表、部分基层干部和讲习员代表参加了观摩研讨会。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研究员、社会研究所所长黄德林研究员以及来自社会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部门的20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由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沈卫星主持,观摩研讨会议程共分三个阶段。

研讨会第一阶段: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安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等3位领导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安顺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方式;二是创新了抓好基层党建的方法和载体;三是创新了做好群众工作的平台。同时指出,贵州在农村改革中提供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例如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三变改革、山地高效农业和以大数据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在讲话中指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做好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二是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三是与基层社会文明新风建设相结合。中国作协白庚胜副主席在讲话中指出,讲习所讲习的重中之重,是讲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所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驱动内生动力。讲习所讲习要重视文化的力量。他们高度赞扬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充分肯定了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顺应了时代发展大方位,契合了广大农民群众新需要,必将为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凝聚和释放磅礴伟力。并希望更进一步总结好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新经验和好的做法,向全国进行推广,扩大影响力,形成贵州经验。

研讨会第二阶段: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理事会会长郑文凯,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中宣部《党建》杂志社总编辑崔海教,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原总编辑薛宝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红旗文稿杂志社总编辑刘玉辉,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王宏甲,湖北省委讲师团主任刘爱国,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达,毕节市黔西县大关镇党委书记郝守军等11位专家学者和基层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畅谈了现场观摩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活动的切身感受,交流所思所想,深入探讨了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的光荣历史传承和重大现实意义,从讲习活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总结了讲习所的新经验、新做法,从讲习方式、讲习效果、讲习受众、讲习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研讨会第三阶段:由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慕德贵部长作总结讲话。慕德贵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各位专家的发言,站位高、思想深、内容实,听了以后很有收获、很受启发。这些发言既有对“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的理论认识,又有对讲习做法成效的概括和体验;既有对讲习工作的重心把握,又有如何对行之有效讲习方式的思考;既有立足新时代放眼全球的战略分析,又有着眼地方发展的具体发展研究,为进一步发挥讲习所的作用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路径。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办好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慕德贵部长提出要着力抓好“四个深化”。一是在讲好脱贫攻坚这个主题上进一步深化,二是在用好讲习所这个平台上进一步深化,三是在抓好讲习员队伍建设上进一步深化,四是在构建讲习长效机制上进一步深化。

此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深化“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今后,全省各级讲习所将坚持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不断提高讲习水平,真正把“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建成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建成凝心聚力的大阵地、脱贫攻坚的大课堂、同步小康的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