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女知青”黄玫

13.02.2015  20:58

新时期“女知青

——记贵州省同步小康优秀驻村干部、水城县木果镇杨家寨村同步小康驻村知识青年黄玫

黄玫(左二)与村民一起修路。

    新华网贵州频道2月13日电  “我放不下这块儿生我养我的土地,和老乡们工作生活在一起,我心里踏实!”黄玫是水城县木果镇杨家寨村同步小康驻村的农村知识青年,今年30岁,大学毕业后,同学们有的当老师,有的当白领,有的考公务员,她却毅然回到家乡,当起了老乡们的“跑得快”,做了老百姓的“贴心人”,成了新时期的“女知青”。她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犹如高原上怒放的黄玫瑰,坚韧、平和、芳香四溢。

    政策法规的“扩音器

    通过长期走访,黄玫发现政府的很多帮扶政策在村里得不到有效宣传,基层信息闭塞影响工作开展,甚至错过了很多发展机遇。黄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民们文化程度不高,不熟悉网络新媒体,普及微信、QQ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最后她想到了最传统的纸质传播——简报。

    说干就干,定期到乡里参加例会学习政策,熬夜上网站查找资料丰富内容,结合村情,排版布局。在黄玫的努力下,2013年4月,第一期《杨家寨信息》诞生了。发放简报,组织村组负责人开会学习,由寨组负责人到户宣传……就这样,一条上传下达的宣传线建成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版面由纯文字转为以图为主、图文结合,语言由相对正式的书面用语转为百姓易学好懂的“土话”,创办以来,《杨家寨信息》共“发行”10期。内容涉及新农合、同步小康、美丽乡村建设等老百姓常用的知识,也有种养殖信息、农村合作社招工信息、村务党务公开等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以后,又新增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普法内容。

    有了黄玫这个政策法规“扩音器”,杨家寨村信息通畅了,村民们“涨知识了”,干事创业底气儿也更足了。

    百姓生活的“暖心人

    “知民情,解民忧”,知是前提,解是关键。两年来,黄玫走遍了杨家寨村10个村组,建立村情民情台账,将115户列为了同步小康重点扶贫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帮扶措施,为同步小康精准扶贫提供第一手资料。

    黄素兰、梁秀英等老人是村里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因年事已高,长年卧病在床,且没有身份证、存折、照片等资料,不能正常享受高龄补贴及其他惠民政策。黄玫通过走访得知后,找来相机挨家挨户的为老人们照相、填表、申请补贴,经常帮老人们跑腿买生活必需品,老人们提起黄玫都赞不绝口。

    在村里,黄玫就是“万事通”和“跑得快”。两年来,她免费为村民办理身份证23张,残疾证2个,帮老人拍证件照48张,办理高龄补贴34人,为11位贫困老人申请了医疗救助。

    2014年入夏以来,持续强降雨导致杨家寨村遭受罕见的洪涝灾害,杨家寨村九组(木果至晋家冲猫儿洞路段)公路下陷,多户村民房屋被大水淹没,黄玫和村委人员一边制定抗洪抢险方案,一边转移受灾严重的23户村民。但是到了晚上,仍有村民偷偷折返回来找自家的大牲畜。黄玫得知后,白天挨家挨户地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晚上又到灾情较重的地方蹲点监测,防止农户折返发生意外,确保在洪涝灾害中没有人员伤亡。

    黄玫常说:能为村民办些实实在在的小事,我很幸福!

    创业致富的“催化剂

    杨家寨村十组位于巍峨的笔架山下,该组“”姓较多,被称为“卢家岩脚”。村里流行一句顺口溜:“卢家岩脚,媳妇难说,姑娘逃脱,媳妇烫着(陷进去出不来)”。原来在卢家岩脚,村民种地要到3公里外的红岩顶,山路狭窄,崎岖不平,连摩托车都过不了,只能步行,很多女孩儿都不愿嫁过来。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情况,黄玫到组里召集村民开院坝会议,向大家说出修一条从“卢家岩脚”到“红岩顶”的农业生产线的想法,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为了节约资金,黄玫又找到村里在外承包工程的卢启涛,修路计划得到他的鼎力支持,拉来挖机挖毛路。毛路挖好后,黄玫带着老乡们起早贪黑,挽起裤腿、抡起铁锹忙活了半个多月,一条敞亮的“小康路”竣工了。“卢家岩脚”的村民们也能骑着摩托车下山,开着农用车种地了,小伙子们也不用为找媳妇儿犯愁了。

    在杨家寨,黄梅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在她的帮助协调下,村内已建农业发展公司1个、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农家酿酒坊5个,修建鱼塘3个,成立砖厂、石厂等中、小企业10多家,解决就业近200人。黄玫还组织有创业想法的老乡先后到镇宁、花溪等地考察淡水养鱼项目,引进优质鱼苗近万条。

    去年7月,黄梅当选为村团支部书记,今年年初,黄梅当选为副支书,她一步一个脚印,用行动诠释青春,用脚步丈量民情,确立了“文化美村、农业稳村、微企强村、就业富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的发展思路。(谭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