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第一书记”的基层牵挂

13.02.2016  11:29

    新华网贵阳2月13日电(记者罗羽)一箱苹果、两百元钱,大年初四中午,李翔和鑫堡村村支书周志龙拿着慰问品和慰问金,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这位看起来年轻、瘦小的35岁小伙子,春节期间放弃与家人难得的团聚时光,年初三一早就从贵州省安顺市里的家驱车约30公里奔赴鑫堡村,走访、看望困难群众。安顺市西秀区鸡场乡鑫堡村,是他挂职“第一书记”的地方,刚干三个月,他有些“放心不下”。

    “周支书、李书记,你们又来了!”村民杨英妹和他的丈夫顾云武看到上门的二人,连忙招呼。

    “过年了,我们过来看看。”李翔边说边将二百元钱塞在顾云武手中。

    杨英妹现年52岁,他的丈夫顾云武56岁,这对老夫妻是鑫堡村的贫困户。

    “小儿子好多年前出车祸去世了,大儿子去年生病也不得捱住,死的时候才28岁。”杨英妹坐的沙发旁,斜靠着一双木质拐杖。

    顾云武告诉记者,他的老伴在大儿子过世后双腿膝关节患病,如今已不能走路,平时行动只能靠这双拐。

    “春节前,区乡政府领导都来看望过他们。”李翔说,我们去年给她家申报了五保户。

    慰问完杨英妹家,李翔又跟着周志龙探访了村民程和芬家。程和芬的丈夫去年因病去世,36岁的她得独自一人抚养孩子。

    “老公走后,我在家带娃娃,待了半年,今年打算带着孩子出去打工。”程和芬抬头看着屋顶说。

    她的孩子大的11岁,小的才4岁,都成了她仅有的希望。当被问到一个人在外打工如何带孩子时,她颇无奈地说:“毕竟娃娃不能没有妈。

    鑫堡村全村717户、3393位村民中,贫困户有98户、284人。周志龙和李翔将这些贫困户分为三类,一类是孤儿和五保户,一类是残疾人,另一类是大病致贫户,都是扶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深入群众走访,才真正体会到脱贫工作的难度有多大。”李翔说,这些特殊的贫困户,尤其像杨英妹一家,几乎只能靠政府输血,失去了造血功能。作为村干部,除了要根据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精准帮扶,该兜底的兜底,该扶持的扶持外,还要对他们多一些关怀和问候。

    “昨天,我和周支书看望了8户极贫户,今天看望了6户,深有感触,精准扶贫工作能否成功,村干部很重要。”李翔说,对一些贫困户来说,扶贫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裕,更是人性的关怀。而村干部直接与贫困群众面对面,村干部的作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贫困户在扶贫工作中的获得感强不强。

    春节期间,像李翔一样因“放心不下”、奔波在基层的干部还有很多。据介绍,春节以来,安顺全市1007名第一书记以及驻村工作组深入基层,关心慰问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以及困难群众达6700余人次,让这些群体感受到了新年的温暖。

[责任编辑: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