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施 新业态 新理念——“十三五”期间贵阳全民健身发展回顾

23.01.2021  02:21

  新华网成都1月21日电(王梦 卢志佳 蔡连素)连续几个周末,贵阳市民周先生都能在“贵阳体育”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共享新时代全民健身贵阳行”五大系列赛(欢乐社区系列、周末健身系列、富美乡村行系列、特色赛事系列、健身跑系列)的相关赛事信息。不仅可以观赛也可以报名参赛,这让他和周围的朋友在休息日有了更多活动的选择。像五大系列赛这样小而精的全民健身活动,在贵阳体育大数据信息平台上还有很多,为贵阳市落实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市战略贡献了不可小觑的力量。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开局之年,回首看来,贵阳体育全民健身事业收获满满。“十三五”期间,贵阳体育一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大目标拆解成小任务,有的放矢,破解了群众健身难题。特别是在全民健身部署层面,贵阳市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抓手,围绕百姓需求及贵阳山水特色,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到在建设新设施、形成新业态、完善新理念方面有所作为。

  2020年10月24日,贵阳市第十四届“金筑杯”足球赛开赛。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新设施

  加大财政经费投入 解决去哪儿健身难题

  做为群众户外体育运动的“刚需”,场地及运动设施一直都是体育事业建设的关键抓手。为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贵阳市在“十三五”期间加大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经费投入,在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下大功夫。

  位于贵阳市黔灵山公园后门黔春路上的黔灵山体育公园,原本是黔春路立交桥下的地块,场地内基础设施差,被闲置已久。在贵阳市政府的重新规划后,引导社会资金建设专业运动设施、修建了体育场馆。闲置地块变身体育公园,成了市民跳健身舞、打羽毛球、踢球、游泳的好去处。如今,黔灵山体育公园也承接了大量体育赛事,五大系列赛·特色赛事系列中,贵阳市第35届冬泳表演赛,便是在此处举办。

  航拍贵阳奥体中心。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贵阳市坚持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贵阳市筹资13亿元新建了贵阳奥体中心可容纳1.2万人的主体育馆,建成了县级体育场馆2个,全民健身中心2个,社会足球场53个,社区多功能球场10个,健身步道110公里,“生态体育公园”15个,城市街道室内外健身设施、乡镇农民体育建设工程的覆盖率都达到了100%。截至2020年底,贵阳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9平方米,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

  体育设施尤其是公共体育场地的加快建设,符合群众期待,很多居民表示知道平时可以去哪儿锻炼后,也更愿意“”了。60岁的杨远平每天早上都会到黔灵山体育公园打羽毛球。“家离这边1公里,过来比较方便。这里空气比较好,经常来锻炼,身体也比以前灵活了。”杨远平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贵阳市平均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约188.86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数的38%。

  居民健身体验点滴改善,都源于贵阳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据统计,“十三五”以来,贵阳市级财政安排用于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预算,从2016年的6133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7168万元,5年时间增幅达到16%。

  2020年10月31日,孩子们在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德国凯世泵道产业园内体验赛道。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新业态

  融合特色优势 打造“体育+”

  贵阳地处中国西南、贵州中部,在国内城市中,特色优势明显。除了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山地、河流、峡谷等自然资源外,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市作为中国大数据产业的中心城市之一,成为了新崛起的“中国数谷”。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地域民族文化属性与大数据发展基础,贵阳积极探索和推进体育与文旅、健康、教育、互联网、扶贫等融合发展,打造成了“体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十三五”期间,贵阳依托大数据优势资源,引导和支持“大数据+体育+”发展。据了解,贵阳已经建设了“三微一端”大数据信息平台,并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开展“线上+线下”的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如今,不少市民和周先生一样,从“贵阳体育”官方微信、筑民生APP等服务平台上获取体育场地、体育赛事、体育培训等各类信息资源。“获取体育信息、参与体育活动、开展体育锻炼,太方便了。”周先生说。

  同时,贵阳体育善于用活山水资源,以贵阳市打造“世界旅游名城”为契机,推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据贵阳市体育局负责人介绍,贵阳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体旅融合场域,“十三五”期间新建了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德国Kahrs泵道产业园、花溪云顶滑雪场、骏驰赛车基地、恒大足球场、中天会展城轮滑馆等一批体育产业综合体。同时,贵阳体育大力培育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开展了山地自行车、河谷漂流、滑翔伞、攀岩等多形式山地户外运动,举办了息烽县西望山国际越野跑挑战赛、南江大峡谷漂流暨攀岩赛等山地户外自主IP赛事,并建成泉湖生态体育公园、南江大峡谷—猴耳天坑景区、四季贵州运动公园等一批省级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南江大峡谷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活动组织得很不错,过程中也带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很适合亲子运动。”今年11月份,37岁的雷女士周末带孩子参加了五大系列赛·周末健身系列桃源河徒步走邀请赛,赛后给出了较高评价。

  2020年“共享新时代•全民健身贵阳行”之周末健身系列青岩趣味定向赛9月26日开赛。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此外,贵阳实施“体育+竞演”融合,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突破口,举办了贵阳国际马拉松赛、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贵阳站)、NEST全国电子竞技大赛(英雄联盟)夏季总决赛等品牌赛事等一批精品体育赛事。积极探索体育扶贫新路径,依托全民健身富美乡村系列等赛事活动,推动农产品热销。

  贵阳市通过“体育+”引领全民健身的同时,也增强了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据统计,2019年贵阳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值逾90亿元,增加值达到了41亿元。

  新理念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立“大群体”发展格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贵阳全民健身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源自在顶层设计方面,目标明确、布局清晰、任务具体。“十三五”以来,贵阳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贵阳体育强市建设,积极构建“大群体”格局,大力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群众健身难题。

  据了解,贵阳积极构建“大群体”格局,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到政府民生实事之中,在政府主导履行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责的方面有了较大进展。

  在实施《贵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过程中,贵阳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2020年11月28日,2020年中国单排轮滑球联赛贵阳站比赛中。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有了科学理念指导,才能把握变化,灵活应对。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贵阳市体育局主动作为,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大力推广“科学健身18法”等居家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举办2020年贵阳马拉松线上赛、“林城韵运”徒步走等线上赛事活动,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贵阳市体育局有序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恢复开放,举办了以“共享新时代·全民健身贵阳行”为主题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50余次市级示范型群众健身赛事活动,带动了近200万人参加健身。

  “‘大群体’格局,有利于全市统一部署,建立部门协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最重要的就是有利于把全民健身工作落实到位。”贵阳市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人表示。

  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起来了,市民可参与的健身活动种类也日渐丰富,体育产业总产值也逐年增加,“十三五”期间贵阳体育全民健身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贵阳市体育局在2021年和“十四五”的工作中,将统筹协调积极应对,统筹建设更多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切实增加群众在健身活动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 吴雨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