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县创新方式 种养结合 推动苗乡文化产业发展繁荣

19.04.2016  11:38

    新华网贵阳4月19日电(通讯员 皮春丽)今年,松桃县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创新方式,推动文化“”“”结合,促推全县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着力在“”文化上下功夫,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网络,着力推动全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有文体活动场所、有文化宣传长廊、有农家书屋、有农民文艺队伍、有道德讲堂、有积德榜“六个有”为标准,逐步构建服务功能综合化、阵地建设标准化、文体活动常态化、内部管理规范化的覆盖农村、服务便捷、共建共享、充满活力的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把贫困落后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新型城镇化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结合起来,完善综合服务体系。抓好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联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和资金资源,努力建成一个文化园区和一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同时,积极引导基层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每个乡镇组建3支以上群众文化活动队伍,每年至少开展5次以上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蓬勃发展,不断提升群众精神家园的丰富性和多彩性。

    二是着力在“”文化上下功夫,奋力开拓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以民族民间文化为土壤,加强民族民间文化挖掘开发利用,围绕创新产品、提升质量、加大宣传、重点引导等方面工作,结合“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和“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大力培育提升重点文化企业,巩固提升现有文化产业基地运营管理水平,指导好松桃苗绣企业、苗王城旅游公司等企业发展壮大,助推企业与大扶贫、大数据相融合,做强做大特色文化产业。以非公有制资本为肥料,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和一批文化人才,树立和壮大文化企业。以旅游资源为水源,合理灌溉,深入发掘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与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深度融合,发展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形成品牌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针对大多少数民族片区乡镇文化产品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研究出台开发文化产品的若干优惠政策,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努力完善配套优惠政策来引导、规范和支持其发展。以民族文化品牌为果实,引导文化企业树立民族文化品牌意识,将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大产业来培植和发展,认真打造包装,将文化品牌推向市场,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创新旅游信息管理机制,推进松桃旅游信息化建设,完善推介平台,加大对外旅游文化资源宣传和招商力度。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十三五”规划,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形成文旅融合、文产繁荣的大格局。

    三是围绕文化品牌,大力实施民族民间文化繁荣计划。立足松桃“贵州花鼓艺术之乡”、“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绝技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民间绝技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特技表演艺术之乡”六张文化名片,重点打造傩、巫、苗歌、苗族银饰、苗绣、苗族绝技绝活、花鼓、花灯、滚龙、接龙等具有神秘色彩和浓郁风情的非物质文化和原生态文化,扶持相关文化表演团队发展壮大。统筹以苗族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节庆活动,通过举办每年的新春民歌会、“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以及花鼓艺术节、滚龙艺术节、花灯艺术节等富有地方特色和浓郁风情的民族文化活动,积极发掘民族风情、传统习俗、民间艺术、人物典故等民族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整合民间绝技绝艺,做大花鼓招牌、做优滚龙品牌,加大对寨英滚龙、苗族花鼓、上刀山、下火海等民族民间文艺绝技的宣传、包装与推介力度,不断挖掘整理和打造具有地方浓郁色彩、民族特征、时代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品牌,做到打造一批、推出一批、成功一批、感染一批,推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实现民族民间文化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 庞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