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系列评论:东方大国用公祭向和平宣誓

14.12.2014  15:12

    

    尔令奇:用国祭书写尊严、认同、信念和希望

    几千年的祭祀传统,牵动着中国人最隐秘而质朴的一种情感,一头系着对亲人的思念,一头连着对未来的祈福和期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端于家族血缘的情感慢慢延伸,扩展为对同胞同种的深厚关切。今天,我们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是对死去的他们负责,也是对活着的我们负责。只有还昨日的他们以尊严,才能保护今日我们的尊严。

    尹 亮:铭记历史 担纲未来

    铭记苦难,砥砺前行。70多年来,我们唱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见证着在多灾多难中挺立的伟大国家走向富强,在居安思危中一步步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更加丰裕、生活更加幸福的时代,对于过往苦难历程的回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当下,才能更有力量担纲未来。

    张玉胜:缅怀逝者,向和平庄严宣誓

    和平需要争取。如果说制止战争彰显的是不畏强暴的勇气,那么,争取和平无疑需要致力于和谐安宁的主动作为。只有凝聚起我们的共同意志,才能建立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才能让中国永远成为有能力、有定力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伟大国家,才能产生更多维护公平正义、投身中华梦圆的民族正能量。当今之中国,一派和平、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切都是多么来之不易。

    白煜章:东方大国对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

    历史之痛,不能因为时光流逝而被磨灭,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设立国家公祭日,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国耻。历史之殇,应该融入人类的血脉基因。回顾历史,无论是战争发起国,还是被侵略国,其人民都是受害者,甚至所谓中立国,乃至绥靖主义国,都无一幸免。坚决维护捍卫二战胜利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秩序,不只是中国的事情,更是国际大家庭共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