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屯8旬老人毕生感恩为哈萨克牧民做好事半个多世纪

09.01.2016  17:27

当问到马殿英老人获得过哪些荣誉称号,老人拿出红色布袋,装了足有一尺厚的各类荣誉证。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荣誉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大红章赫然夺目,金色纪念章熠熠生辉…… 杨东 摄

中新网新疆北屯1月9日电 (杨东 李洪君)“由于雪大路滑,加上老伴病情加重,两个月没有去牧民家里走动,心里很想啊!”马殿英老人说。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新疆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接壤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采访,在师部所在地北屯市康乐小区叩开了马殿英老人的家。

马殿英年逾八旬,身材瘦削,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娓娓而谈。

那是1960年12月的一天,马殿英徒步深入山区的矿点催要财务报表。返回途中,在茫茫雪原上遇到两只狼,为躲避狼的袭击迷路进了苇湖。一天一夜又累又饿昏倒在地,被一位哈萨克牧民相救——马驼到毡房里,滚热的奶茶和香甜的馕饼恢复了体力,牧民把他送到回北屯的大路上,深情道别。

回到北屯,忙完工作,马殿英便四下打问牧民,要当面致谢救命之恩,却没有找到。马殿英想:身边的每个哈萨克牧民都是自己的恩人,我要用一生的行动来感恩。

于是,有空,马殿英就到牧民居住区询问:我能为你们做点什么?他发现牧民的毡房没有火墙,保暖性差,冬天会很冷。他便向泥瓦工学习砌火墙,买来火墙专用土块,挨家挨户给牧民的毡房里砌火墙,有时一天可以砌三堵火墙……这里地处新疆北部,冬天最冷时局部气温低到零下40摄氏度。有了火墙,牧民的家里暖和多了。粗略算算,毡房——平房,直到入住楼房享受城市集中供暖的30多年里,马殿英为周围牧民家中砌的火墙超过三千个。

牧民定居,住进了平房,门前窗后宽阔空旷。马殿英又买来工具和种子,教牧民开地种蔬菜种饲草;买来马拉割草机给牧民,割草快了很多。

但是,这里没有通电。马殿英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买来电线电杆,请人帮忙,架通了北屯到这里的电线,电灯电视——牧民进入了新时代。

1990年,马殿英调到北屯医院任副院长,负责医院的后勤工作。第二天巡视了全院的角角落落,他发现哈萨克牧民患者在病房外一角三块砖搭成炉子,用柴草生火烧开水。这样,不方便不卫生,增加了火灾隐患。马殿英在科室内部找到一处空房子,砌了两排煤炉免费供牧民患者烧水。马殿英还发现,医院和周围都没有开设清真食堂,哈萨克牧民住院治病,往往带一面袋干馕就白开水,一吃好几天。马殿英很是心疼,专程赶到乌鲁木齐新疆兵团机关大院找到自己的老首长,老首长特批拨给医院7万元人民币,建设了一间清真食堂,以最低价供给萨克牧民患者饭菜,从此结束了北屯医院没有清真食堂的历史,大大方便了哈萨克牧民就诊住院,增强了北屯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哈萨克农牧民来北屯医院就诊住院治疗的患者成倍增长。

哈萨克族妇女加娜尔说起马殿英的事,充满感激之情:她家十几个兄弟姐妹,马叔叔经常送一些衣服和食品。她大哥考上了新疆农业大学,由马叔叔供给学费和生活费;她一个弟弟得了白血病,由马叔叔掏钱治病。北屯医院清真食堂建成,经马殿英努力,加娜尔调到食堂工作,成为北屯医院的正式职工。

获悉牧民的孩子温娜尔汗考入石河子大学,马殿英专程去祝贺,承担起学费和生活费。现在,毕业多年的温娜尔汗已是阿勒泰市阿苇滩乡牧区小学的校长。

马殿英称,他和比自己小一岁的老伴董绍芬都出生在河北唐山,20世纪50年代中期高中毕业,被新疆招募保送到新疆农业大学财会专业就读,四年后毕业分配至第十师计财处工作。两个儿子,一个在第十师北屯市机关任职,一个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唐山市机关任职。老人没有特别嗜好,退休金除了董绍芬治病花一些,其余的差不多都用来接济哈萨克农牧民了。

退休以后,马殿英老人的空闲时间多了,自然可以更多地泡在附近哈萨克牧民居住区。出门不忘装一些现金,拿出少部分到农贸市场,买几兜菜,今天走这几家,明天走那几家,把菜留给他们;询问谁家有困难,谁有困难,就把钱掏给谁……

几年前,比马殿英小一岁的老伴董绍芬因脑血栓半身瘫痪,多数时间都在轮椅上度过,马殿英老人照顾老伴,仍然不间断到哈萨克牧民家送菜、唠嗑,嘘寒问暖……

当问到马殿英老人获得过哪些荣誉称号,老人拿出红色布袋,装了足有一尺厚的各类荣誉证。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荣誉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大红章赫然夺目,金色纪念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