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助贵州山区贫困户“挪穷窝”

27.08.2016  09:04

    新华社贵阳8月26日电(记者骆飞 胡星)还有几个月,王世宇一家便要搬离居住了几代人的苗寨,住进由当地政府统一修建的移民新村。新村距离苗寨不远,选址开阔,交通也便利。根据规划设计,这里将被打造成宜居宜游的乡村旅游区,让搬迁户能借此脱贫致富。

    今年45岁的王世宇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所在的寨子依山而建,居住着34户苗族村民。乌江的源头三岔河和六冲河在此交汇,与高山共同绘就了独特的高山峡谷风光。借助如画的山水,当地逐渐开发出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

    然而由于地势陡峭,进出苗寨只能步行贴着崖壁的羊肠小道,或是乘船,交通十分闭塞。加之土地破碎、贫瘠,当地不少百姓一年耕种的玉米仅够喂牲口。多年来,为了谋生,更多人选择外出务工并搬离。

    夏末初秋,记者一行乘船加步行来到苗寨。由于河谷湿热,这里的植被异常茂盛,人迹罕至的小路杂草丛生,行走十分艰难。攀爬近半小时,记者才抵达位于半山腰的苗寨。

    寨子里的房屋多由裹着竹篾的土墙和石板切成,低矮而破旧,不少房子因年久失修,外墙都已开裂成为危房。王世宇一家六口人挤在仅有4间房的土屋里,除去厨房和堆放农具的地方,生活空间很有限。

    “一直都想搬走,但没钱,只能一拖再拖。”王世宇说,这次有国家政策支持,村里最困难的人家也能搬了。

    王世宇口中的国家政策,正是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决战贫困的措施之一,即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对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村或贫困户实行搬迁,并结合城镇建设、园区打造等助力其脱贫致富。

    新仁乡党委副书记董霞说,易地扶贫搬迁是系统工程,要确保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因此,搬迁既要充分尊重百姓意愿,更要考虑后续发展。

    “苗寨既贫困又是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尤为迫切。因苗族恋山爱水,经过与百姓协商,选择了就近安置。”董霞说,安置点依托景区建设,房屋设计融入苗族元素,将建成苗族风情园,能发展乡村旅游,拓宽了搬迁户脱贫致富的渠道。

    缺资金一直是不少贫困户搬迁的拦路虎,对此,中国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对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给予补助,最大限度减轻了贫困户的搬迁负担。

    “根据政策,我家搬迁完全不用掏钱就能住进新房。”王世宇说,政府想得很周到,连乌骨鸡棚子都搭好了,搬出去脱贫很有希望。

    易地搬迁是手段,稳定脱贫是目的。对此,包括黔西县在内的毕节市多个县都在积极探索多元安置的方式,确保百姓能致富。记者看到,依托于小城镇建设的织金县珠藏镇安置点,让搬迁户共享城镇“红利”;利用“匝道经济”建设起来的黔西县雨朵镇移民安置点则充分利用交通网络助力百姓致富。

    根据部署,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中国“十三五”决战贫困的重要内容,正在多个省市推进。最近召开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提出,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中之重,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稳步推进。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易地扶贫搬迁981.5万贫困人口,其中贵州省将搬迁130万贫困人口。在贫困山区,通过易地搬迁,不少贫困百姓正在“挪穷窝”、“换穷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