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需慢脱冬衣

12.03.2015  01:33

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中流传着15℃是春捂临界点,超过这一温度临界点就可以不“”了的说法。专家认为,“春捂”这种民间的传统习惯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在早春时节,乍暖还寒,“”着点儿较容易适应季节的变化,但也要恰当为之,春捂15℃的临界点仅针对身体健康的年轻人,老人、小孩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不能以此“一刀切”。

家住金阳的王大爷68岁,过年那几天贵阳的天气艳阳高照,外出时他就脱下了厚外套和毛衣裤,换上了衬衣和西服。到了晚上,王大爷不停打喷嚏,开始咳嗽气喘,到医院一看,医生说是急性支气管炎,受凉所致。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薇说,初春时冷时热,稍不注意就会受凉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

春捂要因人而异,还应根据天气和气温灵活掌握节奏。”陈薇说,并非气温一到15℃就可以不捂了,同一气温晴天雨天身体感受也有差别。贵阳的春天昼夜温差较大,还是建议适当捂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季节交替是多发期,病毒最易侵袭人体。每当发生一次“天气突变”,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随之增多。由于目前正处于天气变化比较大的时期,患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人数也居高不下,因此大家要注意锻炼,并减少到人多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活动。

陈薇提醒说,脱冬衣要“”,一层层地减,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

本报记者 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