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发展的“转”与“变”

18.06.2015  20:23

    车行蜿蜒,穿乡过镇,从安顺市区出发,行程两小时,来到关岭自治县普利乡。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3年前的普利:作为安顺的一类贫困乡镇,普利地处偏远,高低海拔跨度千余米。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导产业。还坐拥下瓜面条、东关茶叶、纸皮核桃等名特产品,却自认为“先天不足”;

    一度,干群关系激化,群众抬尸闹事、重点建设项目遭群众阻工……

    记者更听到、看到了今天的普利:致力于改变贫困面貌,坚定“工业强乡、产业富乡、生态立乡、科技兴乡、旅游助乡”发展思路,着力转变干部作风、优化产业发展、办好为民实事,去年顺利实现了全市第一个一类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2013年全省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扶贫种草养羊项目推进会、2014年全市计生“双诚信、双承诺”现场工作推进会在普利召开;在全省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中获“先进集体”表彰,记集体二等功。

    政通人和、百废正兴,劣势变为优势,普利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路子,实现“华丽转身”。

    转作风营造干事良好环境

    担任普利乡党委书记以来,“普利怎么了?”“工作该怎么做?”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乡党委书记王平。通过认真调查研究,王平认为,“贫病交加”的普利,“症结”在于干部作风不实,干事不实,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干群关系疏远、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缺乏公信力!

    在贵州省委党校学习时,《当代贵州》刊登的一篇题为《抓好落实是一切事情成败的关键》的文章,触动了他的灵感。他迅速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掀起了普利乡的“整风运动”。

    抓作风就要从班子抓起。每日按时签到签退,迟到、早退每次扣罚100元,十分钟视为旷工,扣罚一天工资,必要时通报批评。有几次因连夜加班,个别班子成员未在规定时间签到,王平亲自过问,并严格处罚。

    人在岗位上,关键是要有工作给他干,干完之后有考核、有监督。紧接着,量化工作目标、按时保质推进工作、强化工作督查。全乡纷纷采用“晒成绩单”的方式,开展各类岗位“大练兵”,工作效率显著提升。连续三年被关岭自治县“挂牌”的计生工作,仅一个季度就成功“摘牌”,去年,普利乡计生考核已进入全市87个乡镇(办)前11名。

    与此同时,普利乡投入20余万元用于改善办公条件,对乡政府办公楼及周边环境开展整治,配备机关食堂,免除干部后顾之忧;对于服务基层的“终端”村级组织,普利乡累计投入超过100余万元,除改善办公条件外,更为村民组织活动提供便利。

    抓作风、树形象,营造良好干事环境,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密切了干群关系,在群众中树立起新形象。让普利乡迅速从干部群众彼此不信任、干群矛盾较突出的“泥沼”中脱身,把工作重点全部放到抓经济、谋发展的轨道上来。

    立足为民办实事

    “前几年工作不好做,我们有事找到乡党委、政府汇报,都没有答复;反过来,乡党委、政府有事找到我们,我们也采取哄的方式。当时,我们提着酒去村民家讲事情,村民把酒都扔了出去。”普利村村主任赵胜学感叹道,现在不敢哄了,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直接到村里,工作好不好马上晓得。为群众办的实事,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村民的态度有了大转变。

    2012年以前,普利村还是一个吃水依靠人挑马驮的落后山村。路烂、缺水、工作推进慢,赵胜学和他的老搭档、村支书徐景国没少遭村民误解,两人曾有过短暂的辞职。

    “实际上我们没少努力,但是那时候工作落地慢,群众们等不了啊。”赵胜学坦言。

    路、水的问题不是某个村的问题,普遍都存在。普利乡多方协调县发改、交通、财政、水利等部门,进行现场办公,直面村民需要。

    几年间,普利乡通过整合各类资金,修建硬化道路近90公里,实现100%“村村通”和96.5%的自然寨通硬化路,预计2015年实现100%通畅目标;投资1045.15万元基本解决全乡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兴建村级社区服务站,推行“微笑”服务,一站式办结,群众切身利益得到有力保障。

    “党委、政府要帮助群众‘找正事做’,没有正事做,群众就会‘找歪事’给政府做。”走访中,普利的干部们纷纷表示,近年来普利全心全意谋发展,想方设法让群众致富,干群关系日益加深,乡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与日俱增。

    找准发力点念好“”字经

    普利乡着力念好“”字经,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突破,走在全市前列,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寻找到“发力点”。

    依托山地综合农业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普利乡逐渐形成中药材、烤烟、核桃、精品水果、草地生态畜牧业等多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通过帮助协调土地流转、运用扶贫资金对农户进行专项补助等方式,普利乡与贵州百灵集团合作种植桔梗8000余亩,计划将普利发展成贵州百灵集团重要的中草药供货基地。此外,还推广种植金荞麦、白术、葛根等名贵中草药,万亩中草药种植格局已形成。

    通过采取“核桃+烤烟”套种模式,在全乡范围内种植2000亩烤烟,为农民增收播下丰收的希望。在核桃生长周期内,用周期较短的烤烟实现收入“补位”,最终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长短相宜”目的。

    通过示范种植车厘子为代表的精品水果、茶叶,引导更多农民把眼光转向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并在种植过程中注重对作物保护,让土地里“既长出真金白银,更长出优美景观”。

    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牛、羊养殖成为普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常态”;随着形势发展,普利乡“农牧结合、饲草分离”模式逐渐成熟,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据统计,仅2014年,普利乡通过合作社及养殖场周边农户种植草料达760吨,实现利润152万元。

    “收入提升很明显,就拿套种核桃+烤烟来说,即便核桃没挂果,光烤烟亩产值一年就在3300元左右。”苦心孤诣抓农业,党委委员、副乡长唐化刚算起各种“农业帐”比谁都精。“还有茶叶采摘时期,每个采摘工人一天的收入大约在60元左右,抓产业,富的是农民!

    循着由普利乡去往风力发电站的山路,王平告诉记者,普利乡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多民族文化交织其间,这些都可成为今后发展旅游产业的有利因素。“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在普利、永宁等地相继修建了风力发电场,本身就是很好的景观。

    王平说,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班子逐步形成共识,普利的当务之急是守好发展、生态“两条底线”,通过引进项目,以项目带动,加快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速引导百姓勤劳致富。同时,提炼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外地朋友来到普利,看的是好山好水好景观,接触的是淳朴热情的乡下人,体验的是休闲惬意的农家生活,再加以规范引导,无论是发展乡村旅游,还是追求美好生活,都水到渠成。

    有别于石漠化严重的关岭其它地方,普利山青水秀、绿树成荫;坐拥青山绿水,好比背靠金山银山,一条思路明晰的发展路子已在脚下!(江富全 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