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沙湾模式中的“四件利器”

05.04.2016  15:14

产业扶贫 金融扶贫 基础设施扶贫 科技扶贫

普定:沙湾模式中的“四件利器

    新华网贵阳4月5日电(通讯员 薛峰)沿着硬化道路进入普定县沙湾农业大观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品水果种植基地,继续深入,将饱览山野乡村美景,体验到现代高效农业的生态景致以及布依民族风情的人文景观。秀美的景色、别致的民居和园区处处透露着的丰饶之气,无时无刻不向外界展示着沙湾片区扶贫工作取得的瞩目成绩。

    沙湾农业大观园是全省“5个100工程”重点农业园区之一的普定县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的重点区域,规划面积3万亩,核心区1万亩,覆盖城关镇陇财、陇黑、金华、朱官、陈堡5个村,涉及农户3706户15339人,其中贫困户702户1642人。2014年起,普定县对该区域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和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2015年,沙湾区域脱贫人口535户162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较2013年的4600元实现了翻番,相比普定全县同年平均水平6825元高出46.5%。沙湾模式已成为普定县扶贫工作一大亮点,沙湾模式发挥效益过程中“四件利器”的配套运转让该片区的脱贫攻坚有了实效。

    来自顶层设计的产业扶贫,带动沙湾片区脱贫攻坚打开局面、找准方向。普定县根据园区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将精品水果、蔬菜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引进公司10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成立“沙湾农业大观园种植协会”,采取“公司+协会+农民”的模式,带动群众参与结构调整。目前,园区已种植紫王葡萄7000亩,软籽石榴、红脆李等精品水果4000亩,蔬菜600亩,为周边提供1500余个就业岗位,附近农户通过获取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薪金的双重收入,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角色转变。产业扶贫工作的落实也为农户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创业就业搭建起良好的平台,园区核心区陇财村发展布依特色食品、布依特色酿酒、布依特色农家乐等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拓展贫困户就业空间和增收致富的渠道。

    金融扶贫的创举撬动了长效机制的引擎,为发展注入持久活力。为突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瓶颈,解决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普定县以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抓手,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暨抵押贷款改革,共为园区内6家企业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企业以经营权为抵押获得贷款1600万元。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死地”变“活钱”,该县走出一条金融创新支持“三农”的新路。

    基础设施扶贫推动了园区发展硬实力的强化。普定县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和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园区内实施了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山体绿化等工程7382亩,整治河道5公里,建成沙湾现代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和70余亩的湿地公园,促进“林水结合”,系统性修复园区内自然生态。该区域还启动建设“一纵一环三横”道路20余公里,建成通村入组硬化道路17.8公里、社会停车场1个,开展民居改造、厕所改造,安装太阳能路灯365盏、自来水管网15.6公里,建成亲水区、垂钓区、水果采摘区为一体的布依文化广场等设施,人文景观得到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旅结合更加紧密,扶贫效果更加明显。

    科技扶贫的驱动提升了扶贫工作的软实力。沙湾农业大观园与省市高等院校开展战略合作,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依托技术支持,修建路面集雨蓄水池,解决石漠化片区工程化缺水问题,推广新品种试验,抓好农产品品质安全。此外,普定县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农业综合科技服务队,对园区农产品种植加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培训,为园区生产活动提供技术保障。

 

 

[责任编辑: 实习编辑赵汇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