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扶贫拔穷根

17.07.2014  15:02

 

智力扶贫拔穷根

——— 贵州“雨露计划”成效显著

        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全面启动“雨露计划”工程,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实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贵州省在“雨露计划”阳光雨露下,为山区贫困农户铺就一条致富大道。据统计,2006年-2013年,全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3亿元,共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164730人,80%以上实现了转移就业增收脱贫。今年上半年已下达资金8000万元,培训11万余人。
        随着“雨露计划”的实施,其内涵在贵州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内容涵盖了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圆梦行动,逐步实现“教育培训一人、就(创)业一人、脱贫一户”和“一户一技能”目标。

培训一人  脱贫一户
        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俏姑民族工艺开发有限公司内,10多位苗族妇女端坐着,飞针走线,正在刺绣。公司法人朱莉佳忙前忙后。她以前在外省打工,几年前回家乡创立公司,生产刺绣、装饰画绣、特色女式高、中档手提包和特色钱包,年创收能达55万元。几年来,朱莉佳本人先后荣获“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选拔赛“雷山名匠”、“中国民族民间刺绣类”铜奖等奖项。同时,该公司举办了雨露计划?特色手工艺培训班,从苗绣渊源史、中国名绣鉴赏到刺绣基本工艺讲解和实际操作进行培训,让许多苗族农村妇女成为技能精湛的绣姑,从而帮助其脱贫致富。
        目前,贵州省正依托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加大对少数民族手工技能培训力度,依托职业学校和企业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23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开展苗族刺绣、苗族银饰制作、蜡染、枫香染、苗族歌舞表演、侗族歌舞表演、萧笛制作、面具制作等民族民间技艺培训,培养了3300名绣娘、银饰制作技师等手工艺人和民族歌舞表演者,较好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水平贫困群众的培训需求,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劳务经济发展,缓解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矛盾,带动贫困家庭脱贫。

产业技能惠农家
        傍晚,德江县钱家乡沙坝村村民杨胜雄提着一桶猪食正往食槽里倒,嘴里还吆喝着:“啧、啧、啧,快吃。”猪圈里,40头猪长得格外肥壮。猪圈旁边,一栋崭新的楼房格外靓丽,房前还有一个宽敞的院子,显得清新、宁静。
        2011年杨胜雄参加了畜牧养殖产业技能培训,学成后就开始养殖,除了养殖的40头猪外,还有100只羊。通过逐步学习,其养殖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去年该户家庭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那年政府喊我去学习的时候,我还怕耽误插秧时间,真没想到,现在我竟然通过这些技术赚到了钱!
        德江县扶贫办一负责人说:“对老百姓进行产业技能培训合格后,我们颁发合格证书,为老百姓发展产业打牢基础。
        近年来,贵州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为农业生产重要力量的实际,适当放宽培训对象参训年龄要求,突出实操培训,提高动手能力。结合不同产业不同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发放培训资料、技术手册、教学视频光盘和集中实训,使扶贫产业覆盖项目区贫困农户每户至少一人参训,提升了扶贫开发对象依托项目开发和产业发展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的能力。
        2013年,贵州省投入781万元在9个市(州)依托40个省级扶贫产业化实训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培训扶贫产业技术二传手。在毕节市赫章县平山乡,政府安排20万元补助资金开展“雨露计划整乡推进培训试点”,依托招商引资核桃、黄桃、车厘子和蔬菜种植项目从山东烟台引进17名农民技术员,之后在17个村对7000名参与项目的农户根据不同产业开展不同的技能培训,通过手把手多次传授让项目农户掌握关键技术,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目前在扶贫园区内就业的当地农民人均月工资都在1500元以上,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打工者回乡就业。还有不少务工人员在扶贫产业项目和扶贫贷款贴息政策的支持下,成为当地种养业的“小老板”。

职业培训搭建富民直通车
        “学到了技能,增长了见识,有了工作,收入增加咯!”在深圳裕同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文职岗位就业的晏萍激动地说。她是“黔深雨露直通车试点”第一批异地培养的学生。现在和她一起的第一批学生大多已经毕业,不少还留在了深圳,其中在生产线上就业的其他同学月薪可达到3000-4000元。
        “黔深雨露直通车试点”是雨露计划的一部分,2013年,“黔深雨露直通车试点”从毕节市大方、纳雍、威宁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拓展到大方、纳雍、赫章、威宁、织金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培训方式从单纯的职业教育拓展为职业教育与短期非农技能培训相结合,招生名额从500人增加到700人,其中553名农村贫困学生被送到“深圳携创技工学校”就读,147名就业需求迫切的扶贫对象被送到深圳市接受为期2个月的短期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愿意在深圳就业的由培训学校推荐到企业就业,愿意回乡就业的由毕节市扶贫办推荐到相关县的乡镇学校食堂就业,月薪2000元以上。
        为了进一步规范项目运作,提升项目质量,促进贵州省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吸引更多农村贫困青年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贵州省继续实施国家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在沿河、印江、普定、纳雍、大方、赫章、三都、石阡、正安、六枝、织金、威宁、台江、从江、三穗、晴隆、望谟、平塘等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资助28500名扶贫对象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一年以上技能培训,每人发放春季学期直补800元。此外,该项目和“雨露计划?助学工程”合作,在32所国家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资助5462名农村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为期1-3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培训。

圆梦行动助数万学子圆梦
        2011年7月,张双林拿到贵州大学录取通知书,高兴之余,为学费发愁,在收到“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资助的4000元后,他才露出了笑容。
        张双林是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人,自幼父母双亡,他一直靠政府的低保维持生活,他一直梦想着考上大学,走出农门。2011年,他考上了贵州大学。然而学费成了他一块心病,正当张双林一筹莫展时,学校老师告诉了张双林“雨露计划?圆梦行动”的好消息,并让张双林申请。经过户籍所在村、乡镇和县级扶贫办层层审核,再由市(州、地)扶贫办与教育、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共同把关,最后张双林成为5000名受助学生之一,获得了4000元的补助,解了张双林的燃眉之急。
        目前,像张双林一样获得雨露计划资助的学子数万人。自2010年起,贵州省开始实施“雨露计划?圆梦行动”,探索了新的智力扶贫模式。按照“资助一人,脱贫一户”的理念,资助普通高校一本招生的品学兼优的农村贫困户学生,  赢得贫困群众的一致好评。这项行动的实施,标志着我省“雨露计划”培训从一般的就业技能培训向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迈进。
        与此同时,贵州加大对职业教育直补力度,高等职业教育和一年以上技能培训,每人发放春季学期直补800元。从2013年起,到2020年每年选派2300名优秀教师到贫困乡村学校支教,并选拔230名贫困地区教师接受培训,大理促进教育均等化。

记者手记
        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常常会局限于给钱、给物,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需求,然而新时期的扶贫,在这样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做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贫困户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才是关键,“雨露计划”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并且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还是缺乏技术。在农村,掌握一定的技能便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产业。从这就可以看出,“雨露计划”给传播技能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近年来,贵州省将培养技术人才作为重点,不仅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发展,还增加了贫困农民的收入,实现了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