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家暴打女人最多 可到法院申请"保护令"

20.02.2016  10:06

    “老子不活了,谁都别想活。

    他瞪着血红的眼睛走进房间,像一头野兽,一把抓过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女人,蒲扇般大手朝脸上招呼过去,几个耳光后,他突然抓扯起女人的头发朝床头撞……

    这是到贵州省妇联求助的无数妇女亲身经历过的噩梦,她们中大部分最初不敢反抗,一忍就是数年甚至一二十年,到头来只落得一句“你敢离开这个家,我杀死你全家”的变本加厉。

    忍无可忍、退无可退,家人又是劝和不劝分,她们只能选择到妇联寻求帮助。

    根据省妇联2011-2014年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来访情况统计,就有3436件(次)。

    2016年3月1日起,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施行。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推出了相对完善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对潜在的加害人实现有效威慑,有利于当事人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秩序。

    或许,保护令出台,能够减少家庭暴力、以暴制暴的悲剧。

    让我们拭目以待。

     贵州家暴现状:打女人最多

    下面是一串数据,背后是拳脚,是板凳,是皮带,是棍棒,是烟灰缸,是尖叫、眼泪和遍体鳞伤。

    2011年,贵州省各级妇联共接待婚姻家庭类来信、来访、来电4048件(次),其中家庭暴力投诉1284件(次),占31.7%;2012年,接待婚姻家庭类来信、来访、来电2593件(次),其中家庭暴力投诉861件(次),占33.2%;2013年共受理婚姻家庭类案件1224件(次),其中家庭暴力案件529件(次),占43.2%;2014年接待婚姻家庭类投诉2180件(次),家庭暴力投诉762件(次),占婚姻家庭类投诉的35%。

    “2015年,贵州省妇联系统全年信访量3700余件(次),婚姻家庭类案件占40%-50%,家庭暴力又占其中一半以上。”省妇联正厅级巡视员吴爱平介绍,家庭暴力受害人女性比例大大高于男性,2013年,信访案件中,女性反映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达94.1%,即便到2015年,这个比例也维持在80%左右。

    而遭受家庭暴力手段多种多样,有些十分残忍。

    “殴打、捆绑、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暴力手段算是常见的。”吴爱平说,严重的有用利器伤人、热水烫、火烧、殴打致死。

     家庭矛盾、婚外情等是家暴诱发主因

    调查发现,导致诱发家庭暴力的原因,主要有暴力倾向、传统观念、经济条件、婚外情、家庭矛盾等。

    “你没有看到过这些人的表情,什么叫做走投无路。”作为省妇联的公职律师,王晓翠见到过太多这样的妇女,“她们大多30至50岁,眉眼写满憔悴,时而神情激动,时而嚎啕大哭,时而咬牙切齿,时而平静淡漠。

    一声叹息后,她们往往会说:如果他不这么狠,我也就忍着了。

    忍,是第一次被打后的自动选择。

    爱面子是主因,又因对方在施暴后,在一段时期内会改过,以为一切风平浪静,万万没想到过段时间又犯了老毛病。

    王晓翠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暴力循环,是家庭暴力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强烈的控制欲支配下,一方使用暴力后,看到对方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要分手或离婚等,他感觉对方可能要摆脱自己的控制,所以他会道歉、悔改等,为的是把对方追回来,重新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中。

    发达国家通行一种“受虐妇女综合征”理论。一般来说,受暴妇女在经历了两个家庭暴力周期后还没有决定采取行动或仍无法终止两人关系的话,她就属于“受虐妇女综合征”理论所指的受虐妇女,如果她再想摆脱施暴人,就会异常艰难。

    要想制止家庭暴力,特别是周而复始的家庭暴力,受害方必须坚决打破控制。

    “理想的办法是,在他第一次打你时,就要想办法制止,亮明自己的态度,表示自己坚决不允许暴力行为。当然,任何时候,动用一切有利因素机智果敢地制止暴力都是亡羊补牢,都不晚。

    调查显示,第一次家庭暴力成功制止后,再次发生的几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