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冲刺 磁器口大桥通车在即

07.01.2016  14:03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通车后的磁器口大桥效果图

静静的沙坪坝清水溪磁器口段,磁器口大桥工地热闹非凡,工人们在为即将通车的大桥做收官阶段的“冲刺”。

这座大桥不仅搭建起磁器口古镇到沙坪坝核心区域的通道,还因为顺应了古镇游客需求和未来片区发展的需要,被当地百姓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往昔:老桥不堪重负

昨日下午,磁器口大桥现场。

宽阔的大桥上,人行道、车行道已初见雏形。几十名工人正在忙碌,有的在细心地为人行道铺装灰白色的防滑地砖,有的正在安装大桥的护栏,而大型的碾压车正在将黑色的沥青路面压实、压平。

这座桥宽34米,宽度几乎是原来老桥的5倍。”负责磁器口大桥修建的施工负责人张崇华说,新的大桥全长78.8米,分为左右半幅共双向六车道,其中车行道宽24米,人行道宽10米。作为城市次干路,磁器口大桥设计车速为每小时40公里。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这座新大桥盼来了。”磁器口老居民曾凡陶说。

曾凡陶今年60岁,是土生土长的磁器口古镇老居民。据他介绍,磁器口古镇因瓷器而兴旺,曾一度是嘉陵江上繁华的水码头、解放前重庆重要的工业基地。

1984年11月,清水溪上修起了磁器口老桥。桥宽7米,双向两车道,东接金沙街,西接黄桷坪正街,是沟通磁器口地区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座桥‘变小’了。”曾凡陶说。2000年左右,磁器口因富有宁静、悠远的古镇风韵,成为重庆主城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八九点,桥上的车辆、行人就络绎不绝。”曾凡陶说。密集的车流、人流为古镇倍添活力,而连续多年、365天的超负荷运转,让磁器口老桥在时光流逝中加速老去。

桥两侧各只有1米宽的人行道,远不能满足来来往往的行人需要,经常出现人车争道的现象。“桥小、车多,有时候成串的车从桥上过,我觉得桥面在‘打闪闪’。”曾凡陶说。

2014年,经有关部门检测,磁器口老桥被确认为D级危桥,荷载能力减至15吨。

建一座更宽、更坚固的桥,成为当地居民的一大心愿,也是不少因为桥窄而被堵在路上的游客的期望。

今朝:新桥盘活古镇

从2014年起,沙坪坝区经过一番统筹考虑,在遵循原规划路网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已有道路状况、未来开发需求后,决定重建一座双向六车道的新桥。

我们在设计中进行了统筹考虑,将新的大桥作为一个点,通过‘以点带面’促进磁器口片区的发展。”沙坪坝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磁器口古镇原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而每年最高接待的游客量却达800万人次,因此扩容势在必行。

随着大桥的建成,与磁器口古镇隔清水溪相望的江畔,如火如荼建设有沙磁文化广场以及将新建巴渝老街、重庆国际创投港、磁器口民俗博物馆等新的文化旅游项目,这些项目将以巴渝风貌建筑为主体,中西结合、兼收并蓄,并将“沙磁文化”作为精髓贯穿其中,集休闲游憩、文化娱乐、商业贸易、文艺演出、观光运动于一体,在疏散游客的同时,为磁器口古镇增添更多的人文内涵。

这座大桥还将连接起古镇和对岸的凤凰山公园等3处绿地,将更多绿意纳入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