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水间最美交通人 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

12.05.2015  12:59

 

  


管晏华在清理车辆占道。

  陈尚梅用高频对讲机指挥过往船舶。

  姜志祥(左)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新闻提示

  一座座桥隧贯通,一条条大道畅达,一连串精彩数据和标志事件,记录了贵州交通跨越发展的历程。

  成绩背后是无数为了交通建设大发展而甘愿奉献的交通人,他们默默无闻,奋战在交通一线,他们是养路工人、航运信号指挥员、工程师、公路路政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为交通献青春”的诺言。

  前不久,他们获得了党和政府的表彰。全国先进工作者管晏华,贵州省劳模陈尚梅、韩洪举、姜志祥、韦长生……他们是千万交通人的代表,他们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让平凡的人生熠熠生辉。

   管晏华  不管干什么我都会用心

  4月28日,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管晏华与2000多名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一起受到表彰。

  “别人能吃苦,自己能坚持;别人能做到,自己能做好;别人能认真,自己能刻苦。”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坚守33年,他获得了太多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交通运输部先进工作者、省先进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项项荣誉称号,一次次掌声响起,让管晏华的人生熠熠生辉。

  水城公路管理局直属水黄公路路政大队路政员管晏华,虽几经岗位转变,却不改对工作的热情。

  管晏华是从一名养路工人成长起来的,从初进道班什么也不懂到担任道班班长,再到主动请缨任水城公路管理局滥坝道班的工区长,他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

  滥坝道班负责对贵烟线和清水县72.6公里的油路进行养护,线长面广、行车量大、重吨位车多、沿线企业多、油路受损严重,管晏华带领职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抓季节、抢时间对油路进行修补,最多的一年累计上工达320个工日。

  在养路岗位坚守了10余年,不管是作为一名普通养护工,还是当班长或工区长,他总是以身作则,苦活累活带头干,脏活重活抢着干,职工都愿意跟着他干。他到哪个班,哪个班的路况就会提高,那个班就能带成先进班、文明班。

  因工作需要,管晏华先后被调到玉舍收费站、铺渣海收费站,多次岗位调动,让他离家更远。2012年初,管晏华又从水黄公路的治超站站长调到郎岱路政中队成为一名普通路政员。

  “任何岗位都要有人干,在任何岗位都要认真干勤奋干。”从养护职工到管理岗位,再从管理岗位到普通路政员,管晏华平心对待,服从安排,不骄不躁。

  2011年到2013年,在管晏华担任水黄公路路政员期间,他所在的路政大队基本每天都要参与事故救援,他清楚记得最多时一天参与了8次。

  作为一名公路人,管晏华做到了尽职尽责,但作为一名父亲,他却亏欠了孩子许多。

  管晏华的女儿生在道班,长在道班。有一次,为了在雨季来临前清理完边沟,管晏华用两个畚箕把不到1岁的女儿围起来,放在路坎边。边沟刚清理到一半,大雨突降,在无处可躲的路上,弱小的女儿被豆大的雨点打得大哭,全身湿透。

  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管晏华用执着和汗水铸就了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至高荣誉。“荣誉已成为过去,以后不管干什么,我都会一直用心。”管晏华执着的说。

   韩洪举  把路和桥建成艺术品

  韩洪举,贵州路桥集团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7项国家专利获得者、第七届“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2015年省劳模。

  二十余年间,韩洪举先后主持修建过数十座大型桥梁和道路工程。

  “每一条路、每一座桥都应该是架设在山水峡谷间的艺术品,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更要对得起自己的子孙后代。”韩洪举用实干践行着责任与担当。

  作为水盘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的总工程师,他面对的是一条不平凡的公路。在这条路上,有贵州最长的公路隧道——松河隧道,有瓦斯浓度超高的发耳隧道,有世界上最大的空腹式连续刚构桥——北盘江大桥,全线桥隧比占整个路线长度的60%,工程难度之大是罕见的。

  为了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开工前,韩洪举率领技术团队沿着路线进行了两次徒步考察,每次考察需要在山间小路上步行一个星期。

  第一次徒步考察在冬季,天寒地冻,韩洪举在凝冻的山上摔伤了脚,可他坚持要把每一个工点都走到,为了不耽误考察任务,他白天拄着拐杖前行,晚上开会讨论考察情况,一瘸一拐咬牙走完了全程。

  第二次考察则是在炎炎夏日,火辣的太阳、令人眩晕的高温,考察组靠着矿泉水和饼干走遍了每个工点,完成了考察任务。他用脚步丈量了项目的每一寸土地,所有的技术方案已经烂熟于心,为后期工程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

  在担任总承包项目总工程师的同时,韩洪举还兼任水盘高速北盘江大桥的项目总工程师,该桥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空腹式构造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韩洪举凭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计,最终成就了世界上最大跨径的空腹式刚构桥。

  2010年4月,思剑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木蓬特大桥是该线路的施工难点,在施工工艺上,韩洪举提出用挂篮悬臂浇筑替代吊装施工的建议。当众多的人还在持怀疑态度的时候,一沓厚厚的论证材料摆放到他们的案桌上,最终方案得到了业主的采纳。

  施工中,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他大胆采用倒挂式三角挂篮进行主拱圈混凝土浇筑,把大桥建成思剑高速公路上的一个亮点工程,并一举创下诸多第一:扣、锚索一次张拉工艺国内首创;倒挂式三角斜行挂篮施工国内首创。悬臂浇筑拱桥推动了贵州省拱桥工艺发展,填补了贵州拱桥挂篮悬臂施工的技术空白。

  “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将来有一天,带着孙子看我修的桥和路,我不希望是怀着汗颜的心情,而应该是带着欣慰。”20多年的劈山开路、筑路架桥,看着一条条路一座座桥建成通车,韩洪举觉得无怨无悔了。

   韦长生 踏实干工作 浑身有力气

  4月30日,对于韦长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位25年来扎根一线的养路工挂着贵州省劳动模范的奖牌,站在了光荣的领奖台上。

  从成为一名养路工人的那天起,以路为业,以站为家便成为韦长生的追求。他是兴义公路管理局贞丰公路管理段机化站副站长,也是新时代千千万万公路工人的代表。

  让大多数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韦长生的勤学好问和喜爱钻研。

  刚参加工作时,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白天一有空就向老职工请教公路养护的知识和经验,晚上则重拾起阔别已久的课本努力为自己充电,“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养路工,光有苦干还不行。”韦长生说。

  10年前,韦长生所在单位引进沥青拌和设备投入到公路养护中,面对这样一个陌生的大型设备,身边的同事们都犯了难。当大家都不知从何“下手”时,韦长生站了出来,主动接受挑战。在学习操作拌和设备的那段日子里,他随时都拿着满篇机械术语的操作说明书现场研究、仔细琢磨,在设备操作间经常一坐就是一下午。用心钻研,使他最终成为单位操作拌和设备的“一把手”。

  在韦长生看来,人总是要有一点创新精神的。在贞丰至鲁容通乡油路改造工程中,他一个不起眼的小设计,却为工程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

  工程施工中,韦长生发现,每次从骨料仓运送沙子到烘干室,在提升运送过程中总会有大量的沙子撒漏出来,每天需要至少3到5个人守着铲沙,不仅浪费时间,还搭上了好些人工。韦长生琢磨着攻克这个问题,他在骨料仓和烘干室之间增加传送带替代了原先的斗,一个小小的改变,让漏沙现象立刻得到了解决。

  “在我看来,踏踏实实干工作,就觉得浑身上下是力气。”25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韦长生总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

  身为一名专业拌和设备操作手,每年在公路抗凝冻,防水毁的期间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面对荣誉,他说不是我一个人的,面对工作,他说要干就干一流,养好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陈尚梅   29年守护赤水河

  在赤水河畔的信号台上,有一个普通的航道人,10000多个日日夜夜默默驻守,确保成千上万的船舶顺利通过急滩险湾。

  “鲢鱼溪信号台,我是黔运6188,现已到大件码头,请问二郎滩控制河段内有上行船没有?

  “黔运6188,二郎滩控制河段内无上行船,请下行。

  这名航道人叫陈尚梅,赤水河航道管理局鲢鱼溪信号台台长。刚刚在省城接受了党和政府表彰的她,马不停蹄赶回工作岗位,像往常一样投入到工作中。

  由于航道上的行船没有时间规律,信号台值班人员必须24小时坚守,长年吃在赤水河畔,住在赤水河畔,天天与河水、船舶为伴。

  长年的坚守,枯燥的生活,可陈尚梅在工作中从未掉以轻心,在长达29年的信号指挥生涯中,她做到了一丝不苟,安全指挥客货运输船舶通过控制河段上百万艘次,没有发生过任何大小事故。

  在工作中,她是一名“女汉子”。有一年赤水突然刮大风下冰雹,值班室里的电台和所有设备处在危险之中,如果电路短路可能发生火灾,身高不到一米六、体重不足一百斤重的陈尚梅一个人冲进值班室,断开所有电源,并用被子将所有的电子设备全部遮掩好,让值班室在突如其来的危难中躲过一劫。

  没有下班的概念,没有完整的休息时间,多年来,只要工作需要,陈尚梅总能随叫随到。

  陈尚梅女儿出生的时候正值夏季,当时赤水河航道进入了洪水期,航运繁忙,信号台指挥人手不足,她一咬牙,提前结束产假,离开嗷嗷待哺的孩子,回到工作岗位。

  有一次女儿病重,刚好她值班,只得托熟人帮忙照看,尽管十分焦急,她却一直忍受着想念的煎熬坚持到工作结束。

  2013年春节期间,父亲病重住院,当得知指挥船舶的信号无法升降时,她告别了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第一时间赶回信号台,花了半天时间把信号修复好,及时排除隐患,保障了春运期间的通航安全。

  凭着一颗对航道事业真诚而执着的心,陈尚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她身上,有一股凝聚力,大家紧紧团结起来,共同度过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

  陈尚梅先后获得省交通运输系统“优秀船舶班组”安全竞赛优秀个人、春运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先进个人,省劳模等殊荣。“信号台就是我的家,我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把家守好。”面对各项荣誉,她只是爽朗一笑。

  没有震天撼地的豪言壮语,没有光芒四射的耀眼光环,守护好赤水河航运,是陈尚梅倾其一生的使命。

   姜志祥  和衣而睡 随时待命

  姜志祥,凯里高管处剑河路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他是今年的省劳动模范、“2010—2011年度全国交通行业文明职工标兵”,他带领的大队被贵州省总工会评为2012年度“贵州省工人先锋号”集体……然而姜志祥却腼腆地说,我只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成绩属于大家。

  “一个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的队伍,才不畏风雨、不惧考验”。

  2010年,因工作需要,姜志祥进入剑河路政执法大队工作,原路政中队在移交工作中,移交档案不全,档案不规范,面临迎“国检”的最重要资料“路产档案”丢失。姜志祥顶着烈日,带领队员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管辖路段共64公里范围进行认真摸底调查,重新补充登记辖区桥梁、涵洞、隧道、挡墙、排水沟、标志标牌等路产必需的资料和数据并整理归档。

  剑河路政执法大队在职工内务上按照军事化管理,队内宿舍干净整洁,工作环境优美,他还自发组织队员在宿舍背后栽种瓜果蔬菜,既为大队节约了食材开支,又通过劳动凝聚了队伍的向心力。

  2011年1月,凝冻致使剑河大队所辖49公里35座大小桥梁和隧道出入口全部凝冻。

  姜志祥接到命令后,迅速组织路政执法队员投入抗凝保畅工作。1月6日凌晨零时,姜志祥与两名同事赶去处理一辆货车翻车事故,行至途中,一辆中型客车遭遇打滑碰撞,姜志祥与两位同事迅速指挥乘客安全转移。就在此时,后方传来异常响声,三人来不及反应,就连同所驾车辆一起被撞到30多米远的中央护栏上。姜志祥的鼻子划了两道口子,鲜血直流,腰椎受损,难以动弹,两位同事也不同程度受伤。肇事的双层卧铺大客车侧翻在一旁,顾不上自己受伤,姜志祥第一时间拨打120、119请求增援,并向上级指挥中心汇报现场情况,忍着伤痛和满脸的鲜血,与同事一道维护现场秩序,组织乘客转移到安全地带。

  “从投身高速公路管理事业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危险无处不在。”姜志祥说。

  受伤第二天,姜志祥强忍病痛重返抗凝保畅工作的第一线。饿了吃饼干,困了就在驾驶室休息几分钟,衣服鞋袜更是长时间未曾换洗。

  虽然离家不久,由于工作性质特殊,一有突发情况必须立马赶到,用他家人的话来说,“在家睡觉都不敢把衣服和鞋脱掉”。(本报记者 刘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