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魔无情 人间有爱 黔南支队全力做好抗洪救援工作

13.07.2016  15:44

  近期,黔南各地突降暴雨,部分地区发生内涝、交通道路损毁、并引发了局部山洪灾害,人民生产生活遭受破坏。灾情就是命令,黔南消防第一时间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民赞歌,新闻联播、东方时空、共同关注等各级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了抗洪抢险救援实况,极大鼓舞了官兵士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树立了消防部队良好现象。截止目前,黔南支队共出动抗洪抢险110余次,官兵700余人次,车辆115辆次,营救、疏散被困群众1200余人。

  三个升级,提前进入临战状态。 一是指挥层次升级。 结合今年汛期特点,支队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救援准备工作,并对救援指挥层次问题进行了明确,凡各类抗洪抢险救援指挥均上调一级,提升指挥决策水平,确保指挥零失误。 二是值班备勤升级。 成立了以军政主官为组长的防汛抗洪领导小组,防汛期间,支队机关干部、党员、士官骨干一律编入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分队备勤;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全州400多名官兵全员备勤应战、全力以赴。 三是调度频次升级。 结合当前防汛实际和气象预测实况,支队坚持每日一预警、每日一调度、每日一检查,重点突出做好值班备勤、装备维保、应急联动、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能打仗、打胜仗”。   三个给力,全力投入一线战斗。 一是调度指挥给力。 险情发生后,支、大队全勤指挥部迅速响应,根据各地灾情,迅速调派出动力量,赶赴现场,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救灾,整个集结出动不超过3分钟;在出动过程中,积极报请政府迅速启动与应急办、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门会商、信息通报和预警机制,开展社会应急救援大联动、大指挥、大调度,确保快而不乱、联动不散、有序处置,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 二是安全防范给力。 针对灾害范围广、难度大、时间长的抗洪实际,支队将安全防范作为第一要务。组织开展了抗洪救援实战安全风险评估预测,将安全风险点想在前、防在前;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参战官兵必须穿戴新式消防专用救生衣,携带安全绳、头灯、强光手电;设立全权观察哨,挑选经验丰富、反应快的官兵担任观察员,一旦有新的安全隐患迹象发出紧急撤离信号,确保官兵生命安全。 三是救援行动给力。 在独山、荔波、福泉、三都、平塘、罗甸等地,消防官兵冒着被急流冲走的危险,战黑夜、顶风雨、涉险滩,连续作战近24小时,安全转移疏散被困群众1200余人,疏散各类物资近百件,央视、中新网、凤凰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救援实况。面对长期连续作战行动,全州官兵迎难而上,始终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们的铮铮誓言,再次为黔南大地谱写了一曲警民“同舟共济、大爱无疆”的动人凯歌。   三个精准,建立最强保障体系。 一是精准思想教育。 结合“改革强警”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重点围绕“教育对象精准、教育主体精准、教育内容精准、教育方式精准、教育效果精准”抓好遂行作战思想教育,确保官兵“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为抗洪救援奠定坚实的政治根基。 二是精准后勤保障。 支队共投入经费102.7万元,购置了新式消防专用救生衣、移动照明灯组、充气式帐篷、2KW数码发电机等装备;制订了战时饮食、医疗、油料后勤补给计划,并针对抗洪抢险救援任务,事先选定好后勤补给点,保证部队连续作战需要。 三是精准宣传报道。 抽调宣传骨干组成应急宣传小分队,与作战部队遂行出动,战斗进行到哪里,宣传报道就跟到哪里;用好用活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与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建立联动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及时报道官兵救援英勇事迹,为抗洪救援全面胜利给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氛围;挖掘和收集官兵先进事迹,大力表彰先进典型,组织开展火线入党、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激励部队、鼓舞士气。

(责任编辑:邓伟    审核:罗时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