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黄会师地寻访侧记:沿先辈足迹 传承长征精神

30.08.2014  15:47

    8月28日,印江自治县木黄镇迎来了20多名特殊客人:他们都是红军的后代,有的还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如开国元勋贺龙之女、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作家贺捷生;开国元勋任弼时三女儿任远芳等。

    1934年,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红三军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结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为后来建立湘鄂川黔根据地,并策应中央红军胜利完成长征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正值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暨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80周年。从木黄镇将军山上的木黄会师纪念碑到木黄街上的木黄会师纪念馆,再到木黄会师广场,老一辈革命家后代身着统一服装,一路敬献花篮、参观展馆、合影留恋,不时还与当地群众交流感情,虽然很多人都已年过花甲,但步履依然坚定,他们表示:木黄之行心情激动,一定要沿着父辈们的光辉足迹,在继承中发扬父辈们的革命精神。

    木黄会师纪念碑下,贺捷生向记者回忆起了一件往事:“80年前红二军团来到这里,我父亲草鞋破了,脚后跟也出血了,这里的老乡就主动把自己的草鞋送给父亲。”贺捷生说,他的父亲每次说起这个故事眼里都闪着泪光,她也由此记住了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乡亲们,这次从遥远的北京赶到木黄来,就是为了沿着父辈们的足迹缅怀先烈,感谢黔东革命根据地的父老乡亲当时对红军的支持。

    在木黄会师纪念馆,任远芳在父亲任弼时当年的休息室外驻足了很久,她认真参观了纪念馆每一处遗迹,眼中泛着泪光。她告诉记者:“当年父亲来到木黄时我还没有出生,走进木黄感觉重温了那段历史,真切地感受到长征的艰辛。”她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党史不够了解、不够关心,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在革命先辈的事迹中获取更多正能量。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的重要资源。”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静告诉记者,下一步省委党史研究室还要继续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开发,并帮助地方政府发掘开发红色资源,为谱写中国梦的贵州篇章提供精神动力。

    “铜仁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要进一步把铜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出来,从中寻找推动铜仁发展的精神力量。”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帆表示,铜仁要把木黄镇打造成红色旅游风情小镇,并且正在着手研究推出一批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

    木黄会师广场的会师浮雕前艳阳高照,所有的革命后代在此留影。木黄会师近80年后,革命精神依旧闪烁在浮雕上和每一位革命后代的心里。本报记者 许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