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值得期待 未来5年天柱要做哪些事?

04.03.2016  19:20

    新华网贵阳3月4日电(通讯员 陈光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天柱县“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笔者梳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和大家一起感受未来5年天柱发展脉络。

    天柱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13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以上和1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化率提高到5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0:32.8:49.2;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面小康目标;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省州下达计划范围内。经过五年奋斗,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新跨越、统筹城乡发展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新跨越、社会事业建设新跨越、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改革开放水平新跨越!

    这五年,天柱要重点抓好补短板、优结构、促统筹、保生态、夯基础、添动力、惠民生、强法治等八个方面的任务。

    (一)全力补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县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抓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攻坚战,全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对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进行捆绑整合,确保资金使用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明确县乡主体的责任机制,建立以县乡为主体、有职有权、权责对等的扶贫工作责任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努力营造“扶贫向善、济困光荣”的社会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加强社会扶贫资金的管理及使用。积极开展邻里帮扶和参与式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城市、上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更大支持。深入推进专项扶贫行动。认真落实省“1+10”和州“1+10+9”配套文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和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健康扶贫、财政金融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社会力量包干扶贫、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党建扶贫“十项行动”,认真抓好乡村旅游扶贫、文化扶贫、电子商务扶贫、消防减灾扶贫、生态扶贫、林业扶贫、农产品价格保险扶贫、健康服务扶贫、科技扶贫“九项计划”,确保实现7.26万人全部脱贫。突出抓好重点脱贫工程。大力扶持油茶、烤烟、优质米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农业园区平台和“三小工程”,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三五”期末达到12500元以上。积极发展各类服务业,抓好农村电商,促进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全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迁安置3.72万人。加大教育脱贫力度,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提高劳务输出水平,不断增加劳务收入。逐步推进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筑牢社会保障兜底网,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

    (二)全力优结构,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按照做强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的要求,加快形成以传统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引领、特色产业为品牌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强传统产业。抓好钡化工产业,加快产业配套和资本及技术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和重点产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钡盐产业基地,钡盐工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以上。抓好水电能源产业,促进流域内水能开发。加强重晶石、黄金、煤矿等资源监管和勘探开发,推进矿山企业兼并重组、实质整合,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抓好建筑材料业,围绕水泥、管材、商砼、石材等,研发新型建材,推广水泥砖和新型墙体砖,促进产业升级。抓好食品加工业,推进茶油、豆制品、优质米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做大新兴产业。抓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创业队伍和技术人才。到2018年,实现电商配套体系基本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完备,农村电商覆盖率达100%。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合作。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电子商务,支持小微企业和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抓好大健康战略行动,促进大健康产业与有机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支持同源中药等龙头企业研发民族医药产品,把民族制药业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依托清水江库区,规划建设水上运动项目训练和竞赛基地,发展康体养生产业。做优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四大农业产业园区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烤烟、茶油、有机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渔业等特色农业,统筹抓好特色镇村建设和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生态休闲、健康养生等多种业态,构建大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园区、景区、城区“三位一体”,打造全省知名的现代农业基地。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药则药、宜游则游,积极培育农业“三小”工程,着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种植业、养殖业优化升级。盘活千亩以上大坝,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促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提升“三品一标”产品比重。做特文化旅游业。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高端化、精品化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引进战略投资主体,打响文化旅游品牌,努力建设成为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念好山字经,规划建设好金凤山公园。把环九龙山的高酿、石洞等地建成重要的民族生态体验旅游和健康养生休闲基地。唱好水中歌,规划建设好以三门塘为核心的清水江库区风景区。积极打造清水江百里画廊,规划建设朗江、鉴江30里水景长廊。做好农文旅,规划建设朗江农业公园,建好奇石馆。打好民族牌,大力策划和包装“四十八寨歌节”,唱响世界歌会品牌。做好家文章,规划建设家祠文化博物馆、百家姓家祠客栈。建好村景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及开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快速提升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银行、保险、信托、投资、租赁、财务等业态。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网点覆盖率。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增强融资能力。丰富保险产品,推进“三农”保险。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养老服务、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扩大居民消费,培育消费热点。推动成品油、拍卖、典当、酒类等行业健康发展。发展旧货交易,开发二手商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