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健全机制、创新举措 强力推进“救急难”工作

28.10.2016  21:37
        全省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以来,各地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工作方针,全面建立健全以急难救助对象发现机制、认定机制、快速响应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监督检查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救急难”工作机制,创新举措、强力托底,有效保障生活陷入困境、生存面临危机的急难家庭或个人的基本生活,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对1210例急难对象实施救助,发放急难救助资金1902.39万元,人均救助金额达1.57万元。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 一是强化救助理念、主动救助。 县乡两级民政部门均设置了统一的社会救助窗口,及时受理并办理或转介救助申请人的申请诉求,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与此同时,各地创新社会救助理念,切实从过去依申请救助向依申请救助与主动救助并重转变,充分依托城乡社区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驻村工作队、新闻媒体、驻村干部、学校老师、医院医生和人民群众,主动发现急难对象并及时实施救助。截止目前,通过上述渠道全省共主动发现救助急难对象268例,占急难救助总量的22%。 二是强化整合资源、有效救助。 对靠实施单项救助制度不能有效解决的,通过同时实施多项社会救助制度合力解决,全省今年已对139例急难对象同时实施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 三是强化统筹协作、合力救助。 对单靠民政部门不能有效解决的,依托各县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及时启动个案会商机制,整合各部门救助保障资源,采取综合措施实施保障,全省今年已对382例急难对象启动个案会商。 四是强化社会参与、托底救助。 对靠政府现行政策不能有效解决的,在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救助保障政策的基础上,由民政、妇联、残联、慈善组织等机构和组织牵头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解决。全省今年共以89例急难对象向社会各界募集到了急难救助资金97.86万元,初步形成了家庭自救、政府救助、社会捐助“三位一体”的急难救助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