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琪:耄耋老党员 丹心润故土

21.06.2016  21:48

    新华网贵阳6月21日电(杨艳 胡爱博 杨楹)6月18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长流乡气温已高达29度,炽热的阳光无遮无拦的照在光照湖沿岸的山路上,顶着烈日84岁的李昌琪又一次来到辣木基地。这两天正是辣木育苗的时节,辣木,是这个乡正在大规模种植的经济作物,它的花、果、苗都是宝,一亩辣木预计产值高达万元。正因如此,辣木基地成了李昌琪和他的精准扶贫团最为关注的事。

    地里的老乡都亲切的称李昌琪为“老州长”,从小在长流乡长大的李昌琪退休前曾任黔西南州原州长、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如今耄耋之年的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黔西南州晴隆县长流乡政府“民意调查·精准扶贫”顾问、溪流村“名誉书记”。

    在贵州省开展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大背景下,2015年10月,黔西南州112名老干部响应州委号召,返乡担任“第一书记”“名誉书记”和“民意调查·精准扶贫”顾问,老干部们以他们特有的姿态参与到脱贫攻坚大行动中。他们以带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同步小康为工作落脚点,为群众出点子、开方子,跑路子,蹲实驻“最后一公里”,奋战在基层,奋战在一线。李昌琪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回忆起老州长主动要求回长流乡参与精准脱贫的情景,黔西南州委组织部副部长、黔西南州委离休退休干部工作局局长刘海峰深有感触,“老州长对党的忠诚,对家乡扶贫工作的投入真让人感动,他投书州委主要领导,要求到我们州最边远、贫困程度最深的晴隆县长流乡,要干就要干五年。老州长的这种气魄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党员对党,对家乡最深沉的爱。

    在李昌琪的动员下,黔西南日报社退休干部胡顺许、晴隆县政协原副主席刘凡富等8名退休老干部组建了长流乡精准扶贫驻村服务团,9名平均年龄68岁的老干部踏上助推家乡发展的道路。

    长流乡是黔西南州最为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苗族人口占全乡人口的98%。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全乡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比较深。环境的艰苦,条件的清苦,并没有阻止这些老干部的足迹。他们以共产党人的质朴情怀,以对长流乡亲最真挚的情感,深深叩问晴隆县最边远的这片土地。

    有人问李昌琪,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回到家乡参与扶贫?老州长的回答质朴而动人。“因为我首先是一名党员,是党培养我走上革命的道路,现在扶贫和同步小康工作需要我,作为老党员我要想响应党的号召。再说,长流是我出生的地方,在这里生活20年,是这里的粮食、这里的水把我养大成人。退休后,我生活得很好,现在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没有摆脱贫困,心里很是不安。我有责任在自己有生之年为家乡再做点事。

    到长流的第二天,服务团在州、县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立即赴长流村、虎场村、杨寨村、双龙村、溪流村等地入户摸底调查,掌握村子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在召开多次村民座谈会后,服务团拟定了长流的精准脱贫计划。力争在五年时间内做成五件事。第一件是发展经济,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第二件是把村级公路硬化,方便家乡父老乡亲出门;第三件是解决乡亲们的饮水安全问题;第四件就是为家乡老百姓的房子进行改造;第五件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做得更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发展思路明确后,李昌琪更为注重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实惠泽被贫困农户。他根据长流乡的气候、土壤、雨量、海拔等特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布局产业带,引导杨寨、虎场、凤凰、长流、溪流5个村重点发展烤烟、薏仁米、核桃等产业;沿光照湖两岸,属低海拔河谷地带的兰田、双龙、溪流村,则主要发展红橙、脐橙等精品水果,以及食药两用的速生新品种——辣木。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长流乡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这种变化是村容村貌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村民精神面貌的变化。村支书李秀松说,“服务团的老干部们用实际行动让我们明白,我们必须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实现长流在脱贫攻坚中弱鸟先飞,给组织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今在精准扶贫服务团和当地乡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长流乡辣木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多亩,产值可突破6000多万元;已协调资金2000多万,修建61公里长的乡村公路;协调1.5亿资金,建水库,维修山塘,完成安全饮水工程;协调资金对全乡民居进行逐步改造;近300盏太阳能路灯将陆续安装,灯光正在点亮黑夜里的村庄……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