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这个贫困村两年考出56名大学生?

15.03.2018  17:01

    新华网贵阳3月15日电(记者李平)这两年,大桥村在贵州务川县出名了。

    出名的原因在于,2016年至2017年,这个曾为贵州省一类贫困村的大山村寨两年考出去了56名二本以上的大学生。而在过去的11年,当地累计考出的大学生也才120名左右。

    “为啥这两年村里考出去这么多大学生?”面对记者的这一提问,2006年从务川县砚山镇人大主席岗位上退休后,就义务担任大桥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陈庆文道出了缘由。

    “大桥村这几年考大学的人较多,除了当地群众历来重视教育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更多贫困家庭能读起书了。”陈庆文说,现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不仅免学费,学生中午还有一顿营养午餐;而如果一个贫困学生读高中或大学,他还能减免学费并获得一定的生活补助等,这让农民供子女读书的动力大增。

    大桥村大坡组贫困户陈友娟告诉记者,她家只有3亩坡耕地,七八年前吃饭都成问题,按原本的打算,小孩读完初中后直接让他们出去打工贴补家用。

    2014年,受益于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政府不仅免费提供猪苗让她喂养,而且给予5万元“特惠贷”贷款,三年内陈友娟每年都有4000元的分红。另外,由于是贫困户,两个读大学的女儿,一年1.3万元的学费全免了,加上一年三四千元的生活费补助等,极大减轻了她的经济压力。

    “小孩读大学没有拖垮全家,反而让家里有了更多希望,左邻右舍的群众都用羡慕的眼光看我。”陈友娟说,除此之外,他们村两年前还来了一名特别的书记,她的学识和谈吐给大山里的孩子打开了一扇窗,村里不少小孩受她影响,努力学习结出了硕果。

    村民口中的“特别书记”,即2016年从省委政法委派下来到大桥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赵燕华。

    “赵书记是法学博士,她本身就是一个榜样。加上她爱走村串户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村的教育氛围更加浓厚了。”大桥村村支书陈淑民说,赵书记不仅每年组织召开学生和家长的教育座谈会,而且联系帮扶单位对2016年和2017年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每人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奖励,那些得了奖的孩子就像胸前戴红花一样高兴。

    2017年考上华东理工大学的童春春说,每个农村父母都想让子女成材,但他们的水平有限,有些根本不知道怎么引导和教育小孩,打骂或埋怨只会让小孩逆反,甚至更不愿读书。而赵书记的循循教导,让他们找到了方向和信心,学习的成绩和效率都有较大的提高。

    女儿2017年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现在当地乡镇上班的大桥村民付学告诉记者,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一代比一代强,小孩文化高一点,家长也跟着长见识,心胸宽广起来。五六年前,他们村每年因争水打架的事就有100多起,村民因牛羊偷吃蔬菜吵骂的事更多了。而现在随着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村民更明事理了,这些事也基本没有了。

    “今年我们村有41名学生参加高考,这些学生大多在尖子班读书。不出意外,2018年我们村考出去的大学生比去年还多。”陈淑民高兴地说,随着大桥村走出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村的脱贫步伐似乎也更快了。

[责任编辑: 邓娴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