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会计老丁:十年种出一片生态绿

01.04.2016  14:28

一把铁锹,一把镰刀,千万棵树苗成大树;一个老人,十年种树,数十亩荒山变林场;十年心血,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只为守护那一片绿色。

陈武帅文/图

他是老丁,一位普通的农民,一个曾经的村干部,古稀之年依然忙着种树,把一生的心血奉献在植树造林上。

一片荒山变林场

老丁叫丁金保,年轻时当了二十多年村会计,如今年已古稀但身体硬朗。老丁家居住的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哲觉镇马桑林村,就在牛栏江源头的马渣河岸。

每逢春天,两岸青山伴绿水,良田似锦缎,绿树馥郁,果蔬飘香。

十多年来,每到春暖花开时节,老丁就在他的林场上忙乎着挥锹、植树、浇水,房前屋后、荒山野岭,到处栽满树苗。如今,老丁十年前栽下的华山松已有碗口粗了。

老丁栽树,原因很简单,房前屋后的荒地,与其闲着,不如栽树增添绿荫,让人居环境舒适。每年种一点树,不曾想如今却种成了成片山林,数十亩荒山变成郁郁苍苍的偌大一个林场。

老丁栽树,还另有故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村里许多人毁林开荒,作为村干部的老丁是毁林开荒的积极分子,原来密不见天的天然林渐渐稀疏,裸露出大片荒地,老丁家门口一条20公里的沟渠,沟壑越来越深,清水渐渐干涸。许多人腰上的镰刀,成为森林的天敌。

荒漠化带来的苦果,日益深重。栽树,于是就成了老丁多年的梦想。

毁坏森林是老丁心中永远不解的结,以赎罪的心理种树,老丁要把年轻时砍了的树种起来。

十年前,老丁开始栽树。侧柏、尖顶杉、柳杉、红豆杉、华山松,老丁什么树都种,由于刚开始不懂各种树的脾性,种的树很多但成活率低。老丁也不泄气,慢慢摸索各种树苗的脾性,提高种树技术。

最初几年,老丁去买树苗来种,七八元一棵树苗照买,当过二十多年村会计的老丁种树痴迷,把家里仅有的积蓄拿去买树苗来种,孩子们不时给他的茶叶钱,他舍不得买茶却舍得买树苗来种。

后来有了种树经验,老丁干脆自己育苗来种,如今老丁已成功育苗出大片华山松,只待种下。

一家三代栽树接力赛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老丁向往年一样开始他最繁忙的植树劳动,夕阳余晖下,鸣鸟啾啾,老丁望着成片的山林,幸福地笑了。

随着年龄渐长,老丁已年过古稀,栽树是体力活,但老丁依然坚持,能栽多少栽多少,而每天看护林场也就成为老丁日常工作,他每天到树林里转转,心里感到踏实,他说。

十年来,老丁为了看护他的林场,没少操碎了心。

修枝剪叶,施肥浇水,看护树木不被人破坏,老丁常年巡逻在自己的林场里。

在老丁的熏陶下,老丁大儿子和孙女婿,也加入到种树的队伍来。

种树是爷爷一生的事业,树林是他心爱的作品,每年种树繁忙时节,我们都来帮爷爷栽树,他幸福我们也快乐。”老丁的孙女婿如是说。

哲觉镇青竹山泉远销省内外,青竹山泉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森林的无偿馈赠。这些年,哲觉镇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野生菌是森林的馈赠,还有蜂蜜,有的人家仅靠卖蜂蜜和野生菌,每年的收入就不下万元。”栽树带来的好处多多,老丁的大儿子对此深有感触,他对父亲栽树非常支持。

老丁家一家三代人,十年植树造林,让老丁的林场更加葱郁。瓦渣河岸的山梁上,演绎着一家三代人接力种树的故事,一时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美谈。

走进有“天然氧吧、林海哲觉”美誉的哲觉镇,满山郁郁苍苍的华山松让人精神倍增。61%以上的森林覆盖率,4个省级生态村,22个省级生态村已在申报之中,这是哲觉交出的闪亮名片。

哲觉镇林业站站长赵跃说,在哲觉镇像老丁这样热衷植树造林的人不在少数,但像老丁这样不求回报的很少。许多人种经果林,核桃、板栗,只为增加经济效益,而老丁只为心中的绿色梦。

生命不息,栽树不止,这是老丁朴实的话语,但透出他绿色梦想的不懈追求。

一个人,哪怕是种树,只因坚守,所以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