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布依族城中村传统习俗迎新春传承有文化味的春节

12.02.2016  11:24

传承有文化味的春节

——贵阳市布依族城中村传统习俗迎新春

    2月11日,正月初四,葛书绍叫大儿子葛锦东带上两个孙女到大哥家拜年。

    每到一个地方拜年,孩子都会得到长辈的祝福,拿到压岁包。汇报上一年的得失同时祈愿下一年万事平安。正式开始走亲访友挨家挨户拜年,要从初三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五。各家提上牛奶、水果、香烟、白酒等礼品,从关系近的亲戚开始,一家一家地拜年。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不仅是为了辞旧迎新,家人团圆,也是因为一份文化的传承。南明区后巢乡四方河村,是一个葛姓布依族村寨。整个寨子后靠高山,前面蜿蜒流淌着一条河流,曾命名四方河,这也是寨名的由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寨子都还保有布依族的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上四方河村地处市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布依族的民族特色难以保留。

    现如今,大石头和木头砌起来的瓦房变成了水泥砖房,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土地卖出去建成了高档小区,仅剩的明清老楼也破败不堪,余下的四方河人聚守在仅剩的土地上延续生活。春节之前该做的打糍粑、酿米酒、推豆腐、制腐乳等等工作,现在已不再自己制作。尽管如此,该有的年节习俗,四方河人依然保有、尊崇。

    葛书绍是四方河村寨里辈分最高的,村寨里的其他人都叫他老祖。农历二十九的晚上,他们一家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家里的女人要开始准备除夕晚上的年夜饭,盐菜肉、小米渣、香肠、腊肉等等可以提前准备的菜品,都要在这一天晚上弄好。村寨里的其他人,会送来红纸和笔墨,请葛书绍书写春联。之前都是葛书绍亲自执笔,现在他写不动了,就由儿子写。每到这时候,他的孙女就会在一旁翻开对联合集,帮助叔叔伯伯挑选春联样式。

    除夕一早,他们一家开始了分工协作。贴春联的在门口忙活,准备年夜饭的在厨房打转,打扫卫生的从楼上扫到楼下。下午四五点钟,各家各户的鞭炮就依次响了起来,互相追着赶着开启新年的序幕。

    一家人围着饭桌,一人倒一杯酒水,先敬葛书绍,祝新年好!老人笑嘻嘻地对子女儿孙说一些祝福的话,然后才正式开吃。看着春晚,吃着年饭,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就是年。这顿饭,吃得越长越好,先祖还在的时候要吃到十二时。

    二十四点正,鞭炮齐放,礼花满天,驱除年兽“”,热闹迎接新年。这时候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用最单纯的祝福,表达最朴质的心愿。

    四方河的年味虽然较以前有所减弱,但是春节要团圆、要热闹的气氛并没有改变。春节,是一年的开始,有一个好的开始,预示着一年都有好运。(记者 王小梅 实习生 葛春培)

[责任编辑: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