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田坝村副支书鲁远学:为民托起致富梦

06.02.2015  18:02

    织金城外,八步街道,观音山下,一大片平坦坝子的一端、一条平整的水泥路沿着坝子弯弯曲曲地延伸到八步街上。路的这头便是田坝村,近几年,村里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起了几个养殖场,养鸡的、养猪的、养牛的……一个挨着一个。

    提及这些养殖场的建立,可与村里的副支书鲁远学分不开。是他,将外出务工学到的养殖技术带回家乡;也是他,积极发动村民走养殖致富的道路;同样是他,热心地帮助致富路上的村民指点迷津、点燃希望。

     心系乡邻学技术

    要把一件事做好做成功,往往需要艰辛的努力和不断的付出。1995年,鲁远学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背井离乡,单枪匹马在外漂泊闯荡,做泥水工,当包工头,一干就是11年。

    “那时村里的许多劳动力都跟着我干,虽然能带领大家赚钱补贴家用,可工地的活很苦很累,工资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干脆’,我常常想这样下去何时才是个头?”鲁远学说,尽管自己这十多年也通过努力赚到了钱,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总寻思着带着大伙做点别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到了在贵阳发展养殖业的姐夫打来的电话,电话那边告知其资金短缺,想找个人赞助。挂断电话后,鲁远学思来想去,脑瓜子一动:“对了,就去入股,还可以学习养殖技术,只要把技术学到手,何愁还不能创业?

    “当天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他们都觉得做这个收入不高、技术性又强,搞不好还要折本。我也犹豫了好几天,不过一想到学好养殖技术后能带着乡邻致富,我就下定决心了。”鲁远学说。

    接下来的日子,鲁远学一门心思地研究起蛋鸡养殖的技术。白天,他一大早就戴着口罩走进养鸡场,仔细查看蛋鸡的生长状况,要是鸡身上出现任何病症,他就会想方设法地从兽医那里弄个明白,一来二去,便学会了给鸡治病;晚上,他常常坐在电视机旁观看养殖方面的节目,为了拓宽自己的养殖知识,养猪、养牛、养羊等方面的电视节目他也是一个都不放过。

    “学养殖这门技术,光靠看电视是不够的,一有空我就到书店里买书来看,有时也从网上找一些资料来研究。”鲁远学说。

    从2005年到2010年,对于在外闯荡的鲁远学来说,这五年没有赚到多少钱,却“”了不少养殖技术。这些技术已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为他后来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基础。

     回乡创业树榜样

    平场地、运材料、砌圈舍、购鸡苗……2010年,鲁远学回到家乡,在经过几个月的忙碌之后,一个总投资180万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养鸡场修建完工。

    “在试养500只蛋鸡成功产蛋后,我就逐步扩大养殖规模。”鲁远学带着笔者走进养鸡场,在配料间的一侧,整齐地并排着两间砖瓦结构的圈舍。

    “左边这间现在养殖蛋鸡10000只,右边那间刚刚建好,我打算在入春后再养10000只,将规模扩大1倍。”他的脸上挂满笑容,充满自信。

    鸡舍里,一只只白色的蛋鸡咯咯地叫个不停,像是在欢迎客人的到来。这时,饲养员兰世贵推着一车鸡料到鸡笼边停下来,边给鸡添食边对笔者说:“这些鸡一天要吃一吨半粮食,每天至少要喂3次,吃饱了它们才能下蛋,一天要下8000多枚蛋呢!

    “现在年产值可达290余万元,我已在周边的几个乡镇建立了20个鸡蛋直销点,产出来的鸡蛋直接运到那里出售,每个直销点由一个人负责,这20个直销点就解决了20人的就业问题,加上长期固定在养殖场里的工人,目前一共解决27人就业。”他满面春风地说,“养殖场建起来后,村里的一些剩余劳动力就有了活干,每人每月能挣到2000多元,我现在总算能为乡亲们做点事了!

    村民们对鲁远学投来赞许的目光,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2010年,他被大家投票选为村委委员;2013年,他成为了村里的副支书。

    正在一旁培育鸡苗的村民罗华告诉笔者:“鲁远学当上村官后的没有忘记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前几天还动员我从这里拿些鸡苗去喂养呢!

    “建这个养鸡场的初衷,就是要让邻里乡亲看到致富的路子,只有做成功了,老百姓才会相信你,才会以你为榜样跟着学。”鲁远学由衷地说。

    满怀热情助民富

    走出养鸡场,紧挨着的野猪特种养殖场和织金县富吉养殖场闯入了笔者的眼帘。出门时,鲁远学边带上疫苗边告诉笔者:“富吉养殖场里有几头猪还没有种上疫苗,我得赶紧将昨天带来的疫苗给种上。

    装药水、擦酒精消毒、扎针、推药水,鲁远学的动作十分麻利,技术一点也不比专业的兽医差。“每次都是他主动上门来给这些猪做防疫,有几次有几头猪生病了,他都是第一时间来给猪打针,有了他的帮助,我们也少了许多担忧。”养殖场里的张群先对鲁远学满怀感激。

    如今,在鲁远学的鼓励和帮助下,富吉养殖场里现在养猪已达100余头,年产值可达10余万元。

    鲁远学告诉笔者:“当上村里的副支书后,更觉得身上担子的沉重。我现在最能为百姓做的,就是多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发动越来越多的人搞起养殖业。村里开群众会或村民办红白喜事时,一有空我就和乡亲们聊养殖方面的话题。

    在他的多次劝说下,现年67岁的鲁荣林发展起特色野猪养殖。见到笔者时,他喜上眉梢:“有几头野猪快要下崽了,鲁远学让我们再建几间猪圈,让母猪和猪仔分开住,在他的亲自指导下,这几天一家人正忙着砌猪圈呢!

    “鲁远学就是我们村里的养殖‘专家’,有了他的帮助,我们对走养殖致富这条路比较有信心。”鲁荣林竖起了大拇指,脸上的笑容显得无比灿烂:“近几年野猪的市场价好,生猪可以卖35元1近,过完年后我还要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头以上。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下一步我将以‘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继续鼓励和帮助越来越多的村民发展养殖,给予他们技术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垫付,让大家都富起来。”鲁远学带领村民致富的思路显得十分清晰。

    这就是鲁远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官,正是缘于对邻里乡亲的几多眷顾,他把苦学来的技术带回家乡,自信地走在小康路上,热心地帮助一方百姓致富。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会很快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梦想,日子一定会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