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瑶山乡“两村”启动整体搬迁工程:搬穷窝 拔穷根 换穷业

10.09.2015  15:47

荔波县瑶山乡“两村”启动整体搬迁工程:搬穷窝拔穷根换穷业

搬迁两村304户1189人  总投资1.1亿元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省扶贫办主任叶韬作重要讲话

本报讯  9月8日,荔波县瑶山乡巴平村力书村整体搬迁工程开工仪式举行,计划投资1.1亿元,将位于瑶山乡腹地的力书村、巴平村304户1189人,整体搬迁到该乡集市捞村旅游新村。这是继贵州扶贫攻坚主战场“三片六山”中麻山、月亮山区扶贫攻坚启动后又一决战贫困重大举措。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出席仪式并讲话,黔南州州长向红琼、贵州省扶贫办外资中心主任舒宇、黔南州扶贫开发局局长欧天彪、纪检组长莫利红、省扶贫办外资中心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刘蓉凡、省扶贫办规划统计处副主任科员张仁红参加启动仪式。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做表态发言。

        荔波是典型的石漠化石山区,瑶山是“三片六山”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巴平、力书两村地处瑶山腹地,两村人口304户1189人全部是少数民族,由于村寨缺地少水,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对外交往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成本过高,群众生活困苦。

        叶韬在启动仪式上说:“7月初,我到巴平村和力书村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对这两个村的贫困问题进行‘把脉问诊’。这里的贫困不光是物质上的,更是意识和精神上的贫困。这里的群众因大山的封闭而缺乏与外界接触,由于交通的不便而导致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落后,由于文化的落后导致人民的婚育观落后,贫困状况代代相传,人民对贫困生活麻木,甚至习以为常,让我非常揪心。要解决巴平村和力书村的贫困问题,最关键是要帮助群众树立生活信心和决心,帮助群众树立摆脱贫困的意识,特别是帮助群众树立摆脱代际贫困的意识,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搬迁出来‘挪穷窝’、教育培训‘拔穷根’、转业转产‘换穷业’。

        叶韬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希望大家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在生产发展上,要转变过去的小农经济意识,充分利用捞村的旅游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旅游业做文章,开农家乐、生产旅游手工产业、做导游、做销售、拍照等等提高收入。第二,希望荔波县和瑶山乡要加大对搬迁移民的引导和关心,一方面引导他们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转变意识、提高生产和生活能力;另一方面关心他们在新环境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第三,汪洋副总理指出,贵州的扶贫工作经验可信可行、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因此希望荔波县和瑶山乡对巴平和力书的搬迁工作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完善,为全省推进其他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提供可参考的宝贵经验,实现“瑶山可以,其他地方更应该可以”的示范带动作用。

参会人员翻看新村规划图

看着未来的新村 村民喜笑颜开

      启动仪式上,尹德俊对荔波县瑶山乡力书、巴平整体搬迁工程情况进行介绍,他说,实践证明,实施生态移民是深山、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为了实施好该项目工程,荔波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项目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并聘请了贵州大学旅游学院对该工程进行了规划和设计。规划设计共搬迁304户1198人,总投资约11990万元,将两个村的人口整体搬迁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自然资源充裕、生态环境良好、旅游产业前景可观的捞村,建成捞村旅游新村。

        现搬迁的瑶山乡捞村旅游新村,将建有敬老院、文化中心、旅游船码头等,将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原则,将搬迁工作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为巴平村、力书村、量身定制了一整套搬迁方案,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工作任务包保制,明确工作任务、职责和时限,认真抓好征地拆迁、宣传发动、施工组织、安全维稳等工作。将通过生态移民“搬穷窝”、教育培训“拔穷根”、转业转产“换穷业”。该工程工期为10个月,预计将于2016年7月移迁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