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美了 苗胞笑了

06.03.2015  19:12

    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共进历来被习水县党委、政府摆在重要位置的工作。近年来,习水县从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基础设施、发展扶持产业、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方面着手,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路子,使得该县民族村寨有了新变化,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有效确保了各民族和睦、团结地共同发展。

    少数民族村寨美不胜收

    你不来咱土河你不知道,一来到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独有的田园风光,还能体验到我们苗寨特有的风情。说起苗寨的变化,家住该县桑木镇土河苗族村民杨志强欣喜地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这三楼的毛坯房变成了现在漂亮的黔北民居。

    杨志强说,过去的土河村那是看不得哟,破破烂烂的房子,稀泥烂地的马路,一望无际的荒凉,让人看了心酸。现在,放眼望去青瓦白墙的黔北民居、苗族寨门,蜿蜒曲折的水泥路,配上一望无垠的千亩荷塘,让人进入了如梦如画的境地。

    民居改造完毕,又忙着张罗创办乡村旅馆的事。41岁的苗族大姐马长珍补充道,这千亩的荷塘修好了,路也好了,水也通了。如此美丽的乡村应该让大伙儿来享受,于是琢磨着办个旅馆。没想到这一想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给了每个床位800元的补助,就这样乡村旅馆办起来了。

    据习水县民政局副局长项昌旺介绍,桑木镇土河村作为该县苗族的主要聚集区之一,改变其贫穷落后的面貌一直都牵动着各级部门的心。为此,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先后投入了70多万元对该少数民族村寨进行改造,截至目前,改造民居50多户,硬化公路3.6公里,建有民族文化广场1100平方米,建有对歌亭、风雨廊等民族文化设施,该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该村荣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让少数民族共同富裕

    上级部门给的10多万辅助产业款,可帮了大忙。让我建起了牛棚,买来了能繁母牛。今年40多岁的桑木镇土河村村民杨华明说,过不了多久,繁殖的小牛一头就能卖7000多元,这小康生活是指日可待。杨华明告诉记者,等形成规模后,将成立专业合作社,将能繁母牛无偿提供给村里的贫困户繁殖小牛,让他们也跟着一起脱贫致富。

    在少数民族村寨良村镇后田村,黄木水组的村民马长湖说,“不光是产业给予支持,还有我们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你瞧,咱这厨房都整得亮堂堂了,还用上了节能灶,不比城里的差。

    马长湖告诉笔者,过去的厨房那是被柴火烟熏得黑漆漆的,那样貌是见不得人的。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村20多户居民,每户得了3万元补助,将我们的厨房和厕所都改造好了。

     少数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去年十一黄金周,注定是让苗族小姑娘张应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七天里,她每天都是累并快乐着。今年18岁的张应说,国庆七天里,她和20多个苗族、汉族的同胞一道来到古镇土城,将一个个苗族节目表演给来到四面八方的游客,没想到得到了游客的拍手叫绝。

    之所以能够到外面演出,让这苗族文化能薪火相传,离不开各级部门的鼎力支持。这不,将我们村20多个年轻人组织起来,上级投入了5万元给我们购买了服装、道具等,专门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一方面是为了丰富我们生活,还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让苗族文化发扬光大。20多岁的汉族小伙子陈忠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土河人,现如今已成为了这苗寨文艺宣传队的队长,这汉族和苗族其实都是一家人,咱配合得那是一个字好哟。

    项昌旺告诉笔者,成立苗寨文艺宣传队只是我们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小部分,我们还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开展红苗文化进校园、社区、村寨,特色民族体育竞赛,采桑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让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卢贤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