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驻村干部与6600亩产业的故事

13.05.2015  19:17

    开栏语

    安顺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市、县(区)部门单位和乡镇“一把手”深入到农村担任“一把手”,并同其他驻村帮扶同志一道,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帮助农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与人民群众结下浓厚的感情,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同步小康帮扶”栏目,报道帮扶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同志和帮扶村所发生的喜人变化。

    2011年以前,这里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不通路,不通水,没有产业,经济单一,老百姓过着闭塞的生活;

    如今,这里种下了2600亩李子、4000亩火龙果,人均达2.5亩产业。修通并硬化近20公里的各种产业路、机耕道、串户路,自来水流进村民家中。水通了,路通了,老百姓的思想也通了,家家户户正在忙着发展产业。

    变化,缘于一名驻村干部的到来!

    这里,就是关岭自治县花江镇莲花村,驻村干部是来自安顺市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的后扶科科长周齐兵。

    驻村故事一:人均种下一亩李

    莲花村于2014年由哨上村和弄袍村合并而成,因为董箐电站的修建,莲花村成了移民扶持村寨。全村有536户2633人。

    2011年,在当时全省“四帮四促”活动的大背景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水库和生态移民局被列为哨上村的帮扶单位,周齐兵就成了一名驻村干部,被移民局派驻村里。

    初到哨上,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程度超乎周齐兵的想象,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别说是汽车,就是摩托车都很难通行。守着丰富土地资源,却是成片的荒坡,水质优良的打帮河贯穿全村,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却十分困难。

    要解决发展问题,了解村情民情必不可少。周齐兵走东家,串西家,知道谁家办红白喜事,他都去送上一份礼金,和村民们交朋友、谈发展。当他得知省移民局下拨30万元扶持莲花村发展火龙果遭到村民抵制时,就问道:“你们不愿意种火龙果,想种什么?”“我觉得种李子要实在点,价格好,管理不累人。”有的村民回答道。“好,那就种李子。

    最初,一些村民在背地里说他要发展产业是“吹牛壳”,为了让村民们眼见为实,他先后组织群众代表到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参观四月李种植。渐渐地,村民们的发展观念有了新变化,2011年年底,莲花村群众首次经历了一个农闲不闲的冬天,村民们上山整理土地、挖坑、种苗……哨上村首次有了自己的产业——1000亩四月李。

    李子种下去了,但群众们还是缺乏经济意识,对李子苗疏于管理,任其自然生长。2014年,四月李开始挂果后,有家两兄弟以为值不了几个钱,把3亩李子开价1000元卖给了上门收购的商人。商人反过来以每天60元的价格请兄弟俩帮忙采摘了2天,结果商人共付了兄弟俩1240元。但商人坐地销售却卖出了4500多元的价格。

    这件事给整个莲花村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经济课。李子林开始引起村民的重视了,锄草、施肥、剪枝、挑水浇苗、自创滴灌方式……家家户户都把林子管理得整整齐齐的。到2014年年底,全村已发展2600余亩四月李和蜂糖李,人均达1亩。

     驻村故事二:“4:4:2”火龙果种植模式

    火龙果的生长需要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经专家鉴定,莲花村非常适宜种植火龙果。当时,关岭出台发展一亩火龙果给予3000元的物化补助的政策。

    “这么适宜的条件,这么好的补助政策,不种火龙果是资源浪费,村民不愿意种,可以引进公司、企业来作示范。”周齐兵盘算着,通过积极引进,彤辉、钱塘等4家公司、大户先后进驻莲花村,发展火龙果种植2800亩。

    具有多年火龙果种植经验的外来老板周焕军对记者说道,“我们当时来到村里,看到基础设施太差了,都没有信心建基地,这么几年来,路一段一段地修通了,水利设施也有所改善,这些都离不开周组长的用心协调。”几家种植大户毫无保留地向当地村民传授火龙果种植技术,大量吸纳当地劳动力到基地就业。渐渐地村民对火龙果有了认识,部分村民还掌握了种植技术。

    2014年,安顺市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程明芳挂任莲花村“第一书记”,有了“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周齐兵认为是时候发展火龙果种植了,他先后两次组织村民代表到普定县梭筛接桃基地参观,让莲花村村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周齐兵召集莲花村干部商议,以村委会的名义申报300亩的火龙果种植项目,获得项目补助资金70万元。如何用活这笔项目资金?经过认真考察火龙果的市场效益和多次与村民商议,在村民大会上,他提出组建莲花村火龙果专业种植合作社,发展1000亩以上火龙果种植。

    合作社按照“4:4:2” 分配机制运行:一是群众拿出1200亩土地以零风险保底分红形式入股,第一、二年以300元/亩的价格收取租金,第三年开始,收益高于300元/亩的按实际分成,低于300元/亩的按300元/亩的土地租金计算;二是市、县两级移民局改变项目实施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用项目资金70万元支持村集体入股,解决前两年土地租金,同时关岭自治县农业局每亩火龙果补助3000元;三是大户带动,每亩除3700元以外的种植资金1500元,由大户出资,同时明确农户的保底风险由大户承担;收益分配按4:4:2,即农户40%、发起人40%、村集体20%分成。通过测算:目前关岭火龙果市价为10元/斤,保守按1000斤/亩的产量、5元/斤计算,从2016年开始,群众平均每亩收入不低于1600元/亩,村集体收入不低于80万元。

    原本70万元发展种植300亩火龙果的移民项目资金,最终撬动了1200亩的火龙果种植。加上外来公司发展的2800多亩,莲花村火龙果的种植规模已经达到4000亩以上。

     驻村艰辛路:造福村民 苦了家人

    干部驻村,莲花村不是唯一,但一个干部连续驻了4年,背后却有着诸多感人的故事。

    4年来,周齐兵以市移民项目扶持资金为依托,共为莲花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达7000万元,让莲花村农业产业明显发展,基础设施大力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按照火龙果和李子两项产业的收入,到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可达10000元以上,可提前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变化是欣喜的,但过程却充满辛酸。2012年,周齐兵正在为莲花村的产业发展奔忙着,刚进入高二年级的儿子突然患上了腰椎骨结核,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周齐兵立刻将儿子送入贵阳就医,通过手术治疗后,病情不仅没有好转,还进一步恶化,生命危在旦夕,立刻转入北京治疗。所幸,儿子的病情被控制住了。

    “如果在这期间,他提出停止驻村工作,局里完全有理由支持,但是自始至终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安顺市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程明芳说道。

    “莲花村的产业发展刚开了个头,我对整个工作很熟悉,不宜中断。”就是这种担心,让周齐兵在贵阳陪儿子治疗期间,还抽出大量的时间到莲花村处理各项工作,儿子去北京治疗,不能来回跑,他就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手机,架起他与莲花村联系的桥梁。

    “挺一挺,不是过来了吗?”如今,儿子的病基本治愈,莲花村的产业发展也上了规模。他有些唯心地把这归功于是因为他坚持为村里做了点实事,积了德,才让儿子起死回生。

    周齐兵带给莲花村的变化,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认可,先后授予他“全省优秀驻村干部”、 “全市优秀驻村干部”、“优秀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安顺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各项荣誉。

    5月6日,副市长熊元到莲花村调研时,对周齐兵的驻村工作及该村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4:4:2”运行机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种模式不仅让群众能增收致富,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希望关岭自治县加以总结和推广。当得知合作社要建设火龙果产地销售市场,缺乏征地资金时,当即表态从全市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划拨35万元给予支持。

    “荣誉是对过去工作的认可,莲花村要实现同步小康,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周齐兵正在与莲花村村支两委共同谋划,借助打帮河的美丽风光,发展观光旅游,为莲花村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古宇)